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失落和愤怒的诗句

1.表示愤怒的诗句和悲凉的诗句有哪些

愤怒的:怒发冲冠,凭栏处

悲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再推荐一些愤怒的诗句: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2、老天若不随人意,不会作天莫作天!——朱淑真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关汉卿

二、再推荐一些悲凉的诗句: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4、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表示愤怒的诗句和悲凉的诗句 (给好评)

1怒发冲冠,凭栏处——《满江红》岳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老天若不随人意,不会作天莫作天!——朱淑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关汉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4.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7.却把万纸平戎策,换得南疆种树书。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如今识遍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11.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还归各自门。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4.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15.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1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0.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简书漆干未,黯然双泪垂。

21.与你一别经年企期再遇,流光追不及。

22.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上痛哭一晚。

2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无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5.悲莫悲兮生别离。

26.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2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9.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0.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31.候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32.胡人落泪边草白,漠使断肠对归客。

3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4.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3.形容恼怒的诗句

形容愤怒的词语一、形容愤怒的词语:重怒 滞怒 众怒 张目 指冠 指发 赭面 躁狂症 躁愤 躁怒 郁怒 愠容 遗履 咬牙关 野火 扬眉 咬牙 蓄怒 悻然 血怒 泄怒 衔须 衔怒 王忾 痛愤 踢脚 他妈的 他妈 释愤 释衔 升官图 煞白 案剑 拗怒 愊臆 腷臆 抱愤 暴怒 悲愤 悲怒 奰怒 惨怒 勃然 变脸 惭怒 搏手 搏膺 惭恚 瞋怒 雠愤 嗔愤 捶床 瞋恨 赤面 猝倒 冲冠 倒板 二六板 发指 发指 发怒 忿怒 忿詈 忿激 忿然 忿兵 忿愤 愤怨 愤心 愤疾 愤痛 愤咤 愤忿 愤激 愤愠 愤怫 愤兵 公愤 拂然 拂膺 怫怒 拂手 怫恚 挂胆 攻心 各半 赫咤 吼叫 火冲冲 恚挞 恚怒 恚责 恚忿 悔恚 恚愤 激忿 恚忌 激愤 惊愤 金花 聚唇 忾愤 抉眦 狂怒 厉色 么娘 毛戴 怒色 闷怒 闷气 怒气 怒猊 怒心 怒噪 牛虻 恼怒 恼恨 咆怒 秦牧 怒喝 怒斥 怒愤 怒恚 怒火 坑爹 愤青 作色 髭毛 着恼 眦溢 战抖抖 炸毛 砸锅 庸庸 厓眦 蛙怒 跳脚 耍脾气 生嗔 生气 上火 伤气 色勃 悖然 褊忿 变容 变色 赪怒 撑目 嗔鱼 触怒 逞怒 猝嗟 赤脸 吹胡子 蹙怒 蹿火 雌威 动肝火 动火 动怒 忿发 发喉急 恶发 发恶 愤然 忿戾 忿懥 忿性 愤发 怪恚 肝气 挂劲 挂火 挂气 光火 嫢盈 火头上 火气性 红眼 红脸 吽吽 火性 火呼呼 激怒 狂花 柳眉 冒火 气吼 气恼 怒嗔 脾气 气头上 起躁 轻怒 二、形容愤怒的成语:成语 解释 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横眉冷眼 愤怒、轻蔑的样子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

形容愤怒之极 狂风怒号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悲愤填膺 膺:胸。

悲痛和愤怒充满胸中。 藏怒宿怨 藏、宿:存留。

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瞋目切齿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

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惩忿窒欲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

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发指眦裂 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

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忿然作色 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怫然不悦 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

愤怒,很不愉快。 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敢怒而不敢言 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令人发指 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

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怒火中烧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

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怒发冲冠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怒气冲天 怒气部上天空。

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猊渴骥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

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目光如炬 目光发亮象火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

也形容见识远大。 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

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怒不可遏 遏:止。

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天怒人怨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眦裂发指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众怒难犯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横眉冷目 〖解释〗愤怒、轻蔑的样子。

同“横眉冷眼”。 鳌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

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嗔目切齿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冲冠怒发 形容极为愤怒。 冲冠眦裂 形容愤怒到极点。

眦裂,睁裂眼眶。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怫然作色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火上加油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雷霆之怒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裂眦嚼齿 眦:眼眶。

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目眦尽裂 目眦:眼眶。眼眶都瞪裂了。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怒火冲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怒气冲冲 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气愤填膺 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

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神怒人怨 谓人人怨恨愤怒。

嘻笑怒骂 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

③嘲弄辱骂。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 【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解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示例】【故事】 发怒穿冠 〖解释〗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同“发上冲冠”。 发植穿冠 〖解释〗形容极度愤怒。

同“发上冲冠”。 积羞成怒 〖解释〗犹恼羞成怒。

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人怨天怒 〖解释〗人民。

4.表达愤怒的诗句的古诗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 《钗头凤·红酥手》词意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

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泪珠能变成珍珠。绡,生丝,生丝织物。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创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

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

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

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

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

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

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

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

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

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

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

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

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

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

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