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琴声好听的诗句有那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望采纳! 2.形容琴声优美的古诗有哪些1.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3. 《韦处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4.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代: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5. 《听杜山人弹胡笳》 唐代:戎昱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座中为我奏此曲, 满堂萧瑟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6. 《琴歌》 唐代:赵抟 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清声不与众乐杂, 所以屈受尘埃欺。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琴声若似琵琶声,卖与时人应已久。玉徽冷落无光彩, 7. 《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8.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9.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10.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3.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4.有关琴声的诗句有哪些有关“琴声”的诗句: 1、《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履道春居》 作者: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3、《江上琴兴》 作者: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4、《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相思怨》 作者:李治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6、《潇湘神》 作者: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7、《拟咏怀诗 十八》 作者:庾信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8、《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作者:李白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0、《春雨》 作者:陆游 "窗昏减书课,弦缓咽琴声。" 5.描写琴声动听的诗词有哪些1.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 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2. 《新曲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长孙无忌 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转目机心悬自许, 何须更待听琴声。 回雪凌波游洛浦,遇陈王。婉约娉婷工语笑,侍兰房。 芙蓉绮帐还开掩,翡翠珠被烂齐光。长愿今宵奉颜色, 不爱吹箫逐凤凰。 3. 《听杜山人弹胡笳》 年代: 唐 作者: 戎昱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座中为我奏此曲, 满堂萧瑟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胡天雨雪四时下, 五月不曾芳草生。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回鹘数年收洛阳, 洛阳士女皆驱将。岂无父母与兄弟,闻此哀情皆断肠。 杜陵先生证此道,沈家祝家皆绝倒。如今世上雅风衰, 若个深知此声好。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 今朝促轸为君奏,不向俗流传此心。 4.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5. 《瑶芳楼》 年代: 明 作者: 徐贲 高楼春多风日妍,琐窗琼阑萦素烟。 水晶帘卷香散席,瑶芳吹入琴中弦。 美人手度阳春曲,水意山情断还续。 三山鸾鹤夜飞来,佩环摇曳玲珑玉。 琴声宛转响春空,满楼白月梨花风。 6. 《代寿德兴尹》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尧冥五叶开元正,尧云五色辉紫清。 渔歌樵唱乐宽政,今日公堂弥兕觥。 江南春稚寒犹峭,东风先绿银峰草。 银峰百草皆何私,邀得东风来独早。 宽厚不复父母心,父母万寿儿愿深。 老稚尽作斑衣舞,来听春风堂上琴。 黄金台上凝虚竚,碧云为卷琴声去。 要令四海皆阳春,不但银峰沐膏雨。 区区祝公在此诗,寸草莫报春阳辉。 秉钧暂借牛刀手,八荒开寿如尧时。 6.写琴声的诗句听颖师弹琴 唐代: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听蜀僧浚弹琴 [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琴 [宋] 无名氏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七条瘦玉叩寒星, 万派流泉哭纤指。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 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听琴 [唐] 孟郊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僧院听琴 [唐] 杨巨源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7.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听弹琴》诗中描写“琴声”的诗句是“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句子翻译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此句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听弹琴》,原文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句子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 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 “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 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