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红叶意象

1.“红叶”在古诗中的常用意象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红叶也 常常代表 秋天,秋又常常带有凄凉思念之感.

红叶题诗传情的故事,历来记载颇多.如:(1)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卢渥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作韩渥。(2)唐玄宗时顾况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亦于叶上题诗与之反复唱和。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3)唐德宗时进士贾全虚于御沟见一花流至旁连数叶,上有王才人养女凤儿题诗"笔迹纤丽言词幽怨"诗云:"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全虚见诗,为之流泪。德宗闻此事因以凤儿赐全虚。事见宋王铚《补侍儿小名录.凤儿》。2.(4)唐僖宗时儒士于佑与宫人韩氏红叶唱酬后遂结为夫妇。事见宋刘斧《青琐高议》卷五载张实《流红记》。(5)唐僖宗时进士李茵尝游苑中于御沟得宫娥云方子红叶题诗。后茵与宫娥同行诣蜀被内官田大夫拆散"宫娥与李情爱至深至前驿自缢而死。"事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后以"题红叶"为吟咏情思、闺怨或良缘巧合之典。

2.【枫叶在古代诗词中有离别愁绪情感的诗句想问一下在那些古代诗词中

《减字木兰花》欧阳修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山居杂诗九十首》曹勋秋色不胜悲,浓霜寒入衣.蔬畦倦小摘,茅檐曝晴晖.人去歌酒歇,雁来音信稀.好客招不来,枫叶伴愁飞.《送从弟蕃游淮南》王维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菩萨蛮》王庭筠客愁枫叶秋江隔.隔江秋叶枫愁客.行远望高城,城高望远行.故人新恨苦.苦恨新人故.斜日晚啼鸦.鸦啼晚日斜.《送周子落第游荆南》岑参足下复不第,家贫寻故人.且倾湘南酒,羞对关西尘.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若从巫峡过,应见楚王神.《江陵愁望寄子安》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送范西叔赴召》陆游天涯流落过重阳,枫叶摇丹已著霜.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石渠郎.杜陵雁下悲徂岁,笠泽鱼肥梦故乡.便恐从今长隔阔,旧交新贵例相忘.。

3.古诗中枫的 意象

枫意象最早出现于《楚辞·招魂》,它浸渍着抒情主体悲哀的情思。后世诗人反复沿用,用以表现忧伤、愁虑的情感。枫意象,累积着历代文人的愁苦悲怨,不论是送行惜别,还是思归怀人的作品,只要出现枫意象,境界就会飘不一片愁云惨雾。但在以自然美的吟赏为意旨的作品中,其涵义却是另外的情趣。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王昌龄《送张四》)

缥缈临风思美人,荻花枫叶带离声。

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许浑《三十六湾》)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李百药《途中述怀》)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夜半钟。(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4.各种叶子在诗中的意象

早秋客舍 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一叶落 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醉中对红叶 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槐叶冷淘 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一叶落 李存朂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莲叶 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落叶:悲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后还为新花做贡献。

莲叶:正直

出淤泥而不染

梅花:孤傲

傲骨梅无仰面花

竹叶:虚心

虚心竹有低头叶

5.十个秋天的意象

菊花——似水清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篱篱丛菊已深黄

大雁——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寒鸦——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冥青松顶

严霜——起视霜华满地

枫叶——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

落叶——落叶瑶街狼藉,高树露华凝碧

秋雨——秋雨霁,晚烟拖,宫阙与云摹

鸣虫——天涯已自悲秋极,何须更闻虫语

露水——桐梢垂露脚,梢上惊乌掠

西风——七月西风动地吹,黄埃和叶满城飞,征人一日换缁衣

6.枫叶在古代诗词中有离别愁绪情感的诗句

《减字木兰花》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山居杂诗九十首》曹勋

秋色不胜悲,浓霜寒入衣。蔬畦倦小摘,茅檐曝晴晖。人去歌酒歇,雁来音信稀。好客招不来,枫叶伴愁飞。

《送从弟蕃游淮南》王维

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

《菩萨蛮》王庭筠

客愁枫叶秋江隔。隔江秋叶枫愁客。行远望高城,城高望远行。故人新恨苦。苦恨新人故。斜日晚啼鸦。鸦啼晚日斜。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岑参

足下复不第,家贫寻故人。且倾湘南酒,羞对关西尘。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若从巫峡过,应见楚王神。

《江陵愁望寄子安》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送范西叔赴召》陆游

天涯流落过重阳,枫叶摇丹已著霜。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石渠郎。杜陵雁下悲徂岁,笠泽鱼肥梦故乡。便恐从今长隔阔,旧交新贵例相忘。

7.中国古诗词中的花草意象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