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塞外、西域冬天的诗词,1、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从军行》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释义: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2、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从军北征》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释义: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释义: 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4、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释义: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望蓟门》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释义: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2.关于塞外、西域冬天的诗词,1、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从军行》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释义: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2、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从军北征》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释义: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释义: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4、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释义: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望蓟门》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释义: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3.写冬天边塞的诗【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年代】唐 【体裁】七古 【正文】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题目】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作者】岑参 【年代】唐 【体裁】 【正文】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题目】贺新郎 赋琵琶 【作者】辛弃疾 【年代】南宋 【体裁】词 【正文】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栊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题目】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作者】韩愈 【年代】唐 【体裁】七古 【正文】 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攒天嵬嵬冻相映,君乃寄命于其间。 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殿前群公赐食罢,骅骝蹋路骄且闲。 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归来殒涕掩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诗翁憔悴属斤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 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朝欷暮唶不可解,我心安得如石顽。 4.形容塞北秋天美景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描写冬天的诗句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描写冬天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刘长卿 柳宗元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 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 希:少。在目:眼睛所见。 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 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 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