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被批评后难过的心情的词语孤独,寂寞,无奈,心痛,心碎,悲伤..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黯然销魂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悲不自胜 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悲喜交集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悼心失图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呼天抢地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美人迟暮 原意是 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痛入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芝焚蕙叹 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踣地呼天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楚囚相对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触目崩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捶胸跌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捶胸跌足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捶胸顿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夺眶而出 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风木之悲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呼天叩地 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同“呼天抢地”.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老泪纵横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乐极哀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则悲 欢乐到了极点,。 2.表示批评 、讽刺的词话中带刺 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 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 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 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等因奉此 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贵人多忘事 高贵者往往善忘。 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滑天下之大稽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 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冷嘲热讽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溜之乎也 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袍笏登场 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旁敲侧击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钦差大臣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乞儿乘车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三旨相公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寸鸟,七寸嘴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有时含讽刺意味。 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拜赐之师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 有时带讽刺意味。 夹枪带棒 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 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伤言扎语 方言。 谓说讽刺话。 太平无象 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 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 俨乎其然 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 带有讽刺意味。 以宫笑角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 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援古刺今 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者也之乎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 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 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 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话里带刺 〖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同“话中带刺”。 话里有刺 〖解释〗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同“话中带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解释〗指空前绝后。 亦用作讽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解释〗指空前绝后。 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解释〗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解释〗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解释〗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八抬大轿 八个人抬的娶亲大花轿,旧时的结婚讲究明媒正娶,由夫家用轿迎娶是其主要内容。 现在多用来指请的态度诚恳,仪式隆重;摆架子。多含讽刺意味。 3.批评鼠目寸光的人,用什么样的诗句来形容1、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释义: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两粒小小的豆子塞住了耳朵,就连雷声也听不见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面的或根本的问题。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释义:早晨生出的菌类不到夜里就死去,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黑夜和黎明;蟪蛄只能活两季,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一年的春与秋。 3、月里婵娥月里家,关羽败走麦城涯。源远流长何以久,叶落归根必将归。 释义:一个人目前看起来比较好,不过如果他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就会瞧不起别人,所以看不惯他人有一点好,非常的自私,终究会回到从前那般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5、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释义: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