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初出茅庐的古诗词

1.谁有描写三顾茅庐的诗句(帮我找找)

1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3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4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5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6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7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8

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

9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10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

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誓将雄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

12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13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14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5

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6

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17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18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9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20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21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22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3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24

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25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2.形容“初出茅庐”之后的程度成语有哪些

羽毛未丰

新硎初试

乳臭未干

少不更事

初露头角

羽毛未丰[ yǔ máo wèi fēng ]

释义:比喻年纪轻,经历少,不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例句:这个羽毛未丰的年轻人,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新硎初试[ xīn xíng chū shì ]

释义: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例句:小描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小厂,抱着新硎初试的设想,原想一举干成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现实却给了他一系列教训,使他成熟多了。

乳臭未干[ rǔ xiù wèi gān ]

释义: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例句:这就是这些被人说成是乳臭未干的青年人,在老农指导下,搞起了高产试验田。

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

释义: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例句: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我们理应加强国情知识教育。

初露头角[ chū lù tóu jiǎo ]

释义: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例句: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3.描写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诸葛亮

意义: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望采纳

4.用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还有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5.初出茅庐,高人请帮我修改诗文

读春

终于,它跚跚来到,

如一股清新渗透整个身体,

用它的气息沐浴

是花开堪折时,

花的心思最难猜,

莞尔一阵春风来,

万物皆苏醒,

又见缕缕炊烟,

随春风一起缠绵,

一起抚摸着大地,

一起亲吻着山岳

那山涯海角落

缤纷翠绿将我唤醒,

这是梦境还是现实,

它在我手心

我却抓不住它,

凝望这份春天.

6.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急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才华横溢:(多指文艺方面)才能出众.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能.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到死为止.后来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1)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2)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处: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7.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

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才华横溢:(多指文艺方面)才能出众。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能。

料事如神: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到死为止。后来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

(1)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2)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