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境界高远的诗句

1.体现高远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诗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编辑本段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编辑本段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解析: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编辑本段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2.描写境界的诗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表达“志存高远”的诗句都有哪些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

白话文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话文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白话文释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白话文释义: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5,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出塞》

白话文释义: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4.表达“志存高远”的诗句都有哪些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

【出处】张载《正蒙·至当篇》。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出处】《韩非子·喻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出处】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不强者智不达。

【出处】《墨子·修身》。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出处】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出处】《论语·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论语·泰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出处】冯梦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出处】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出处】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出处】《管子·牧民》。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出处】郝经《老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出处】李白《上李邕》。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处】《孟子·尽心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出处】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出处】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出处】《论语·子罕》。

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出处】刘昼《刘子·激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处】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出处】高适《送桂阳孝廉》。

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出处】张居正《慰刘生卧病苦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屈原《离骚》。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出处】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出处】陶潜《杂诗十二首》其五。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出处】方孝孺《闲居感怀》诗三。

一生有不死,所贵在立功。【出处】张羽《清口》。

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出处】王安石《骐骥在霜野》。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出处】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出处】曾巩《寄舍弟》。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出处】《宋书·宗悫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出处】《孟子·告子下》。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出处】《列子·杨朱》。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出处】顾炎武《精卫》。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出处】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物情大忌不量力,立志亦复嘉专精。【出处】刘过《呈陈总领》诗之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处】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出处】屈原《九章·涉江》。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处】《史记·陈涉世家》。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出处】李白《观放白鹰二首》之二。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处】欧阳修《伶官传序》。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处】王令《送春》。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出处】李白《赠友人》其二。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出处】陆游《入瞿塘登白帝庙》。

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出处】郭嵩焘《送王归湘乡兼寄曾九弟》。

丈夫无所耻,所耻在无成。【出处】宋懋澄《送洪二北上》。

志当存高远。【出处】诸葛亮《诫外甥书》。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出处】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处】《尚书·周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处】苏轼《晁错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