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代和农家有关的诗句

1.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带唐代带作者300首

田园风光的古诗

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6、《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山居秋瞑》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与田园有关的诗句

我找了这些,希望能有帮助。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我找了这些,希望能有帮助。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新凉》——徐矶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山村五绝》——苏轼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风流子》——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

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村景》——陈与义 黄昏吹角闻呼鬼,清晓持竿看牧鹅。蚕上楼时桑叶少,水鸣车处稻苗多。

《小舟白竹篷盖保长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戏作》——陆游 茅檐细雨湿炊烟,江路清寒欲雪天。不爱相公金络马,羡他亭长白篷船。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村舍》——陆游 剥啄敲村舍,丫叉揖主人。新墙拆龟兆,疏瓦断鱼鳞。

红粒炊畲粟,青烟郁涧薪。得床思熟睡,寒犬苦狺狺。

《村舍》——许浑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山村晓思》——于濆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3.关于农家的诗句

观刈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清平乐·村居

作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唐朝描写田园风光的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这些都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这两句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是何等的开阔!

5.关于田园10首诗与两个唐代诗人介绍

《七月》被钱钟书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四时田园诗”,它“叙述了农民一难到头的辛勤生产和刻苦生活。

可是这首诗没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园诗,正像江淹的《杂体》诗所表示,都是从陶潜那里来的榜样。”(《宋诗选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7]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注释】:《豳风》是豳地一带的诗歌,共七篇。豳,又写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刘迁居开发的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旬邑,邠县一带。

这一工区多存周人旧俗,“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诗风宽大,乐而不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流火:火星在七月黄昏时就已西沉了觱发:风寒盛。

栗烈:凛冽一之日,二之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月三之日,四之日:夏历正月,二月于耜:整修农具。举趾:举足耕耘馌:音夜,给人食品畯:音郡,管农事的管家仓庚:黄莺懿筐:采桑用的深筐女:女子,女奴。

殆:恐萑苇:长成的荻苇。斨:音枪,斧,受柄之孔方形鵙:音局,伯劳鸟。

载绩:纺麻孔阳:甚为鲜明葽:草名,即远志。蜩:音条,蝉陨箨:草木之叶陨落。

箨音唾同:会集。缵:继续豵:墐豜:音间,三岁的猪穹窒:堵好墙洞。

墐:音尽,涂郁:树名。薁:音玉,李属断壶:摘葫芦。

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荼:音涂,一种苦菜。

樗:音初,臭椿树穋:音路,晚种早熟的谷类綯:音陶,绳子凌阴:冰窖兕觥:音四公,酒具【赏析】:《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

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陶 渊 明 诗 集归园田居五首其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 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 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其 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的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着高远的理想和兴趣,这使他最后不得不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二十年的田园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在现存的一百二十首的陶诗中,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

这使他成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山祖。陶渊明的田园诗作,有《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岁九月中于西田获甲稻》、《饮酒》二十首等。

这些诗“描写了农村的优美景色和农民的朴素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自己参加劳动的喜悦”。(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唐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面:对那些家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

6.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唐代的和宋代的

田园乐 唐·王维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关于农村的诗句

农 村

东风催雨渥村乡,日月丰殷喜气扬。

鸡鸭成群猪满圈,棉麻叠岭谷盈仓。

楼房鳞栉连超市,道路蜿蜒跨水塘。

赋税全除多德政,千年不遇好时光。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关于农家风光的一些诗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其实我觉的这首更好点,不过是词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9.有关田园风光的诗句

1、《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2、《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3、《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4、《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5、《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相关
上一篇
解读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