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秋天虫声的诗句有哪些1.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秋蝉鸣于树间,而燕子早已消失不见,是南徙到什么地方了呢?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 3.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 4.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花园里柳树说凉很久了,嘶嘶的蝉惊到了。 5.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无翻译 6.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在高处的蝉大多拥有传及远方的声音,繁茂的树叶声仿佛还在耳边。 7.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8.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9.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声嘶鸣,使树林显得更加幽静;鸟雀和鸣,让深山显得越发僻静。 10.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形容新蝉的,泉溜潜幽咽形容蝉鸣绵长,琴鸣乍往还形容蝉鸣高亢,长风翦不断形容蝉鸣回绕不绝,还在树之间还是回绕不绝的意思。 2.描写“夜晚昆虫声音”的成语是什么窸窸窣窣、虫鸣螽跃、吵吵闹闹、无尽无休、不绝于耳。 一、窸窸窣窣 白话释义: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朝代:宋 作者:·孔平仲 出处:《谈苑》“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 翻译:就像闭上眼睛跳入水中,一下子就进到耳朵里 二、虫鸣螽跃 白话释义: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翻译: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 三、吵吵闹闹 白话释义: 吵吵闹闹 故意发出各种争吵声的情况 朝代:清 作者:褚人获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若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门首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翻译:如果是那些小人知道,来这家门口吵吵吵闹闹,却怎么了 四、无尽无休 白话释义:无尽无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jìn wú xiū,意思是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朝代:明 作者:许仲琳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只见滔滔流水,无尽无休,彻夜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翻译:只见滔滔流水,没有完全没有休息,通宵车舟,熬尽人间万古 五、不绝于耳 白话释义: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朝代:清 作者:刘鹗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翻译:这是台下叫喜欢的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3.描写中秋夜晚虫鸟的诗词《十五夜望月》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秋宵月下有怀》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水调歌头 中秋》 年代: 宋 作者: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敧枕卧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