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谦虚礼貌的诗句

1.描写谦虚的古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

2.描写谦虚的古诗句有哪些

1.《登白云绝顶》

宋 刘过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解释】要想把天下各个地方一览无余,就得盘盘绕绕,登上最高的山峰。喻指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2.《咏竹》

宋代 徐庭筠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解释】这里比喻为人谦虚,虚心.

3.《竹》

清·郑板桥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解释】这里比喻为人谦虚,虚心.

4.《竹梅图的对联》

清·郑板桥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解释】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才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5.《 伶官传序 》

欧阳修

谦受益,满招损。

【解释】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由会得到益处。它点明了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

3.描写“谦虚美德”的古诗有哪些

满招损,谦受益。

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百时乃天道。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益 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岂营丽辞,率然对尔。 " 宋陈度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问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 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答欧阳修引用. 《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谦受益,满招损"。

满招损,谦受益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版:"谦受益,满招损。" 释义 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权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

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参考资料 洪镇涛 .《尚书》.上海:上班出版社,2011年。

4.说谦虚礼貌人的成语

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 彬彬:原为文采与质朴兼备貌。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语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正音] 彬;不能读作“shān”。

[辨形] 彬;不能写作“杉”。

[近义] 温文尔雅 落落大方 文质彬彬

[反义] 丑态百出 出言不逊 蛮横无理

[用法] 形容人有礼貌。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偏重在对人有礼貌;“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做事的气质;“温文尔雅”还能形容人做事不大胆泼辣。

5.与“尊重”、“礼貌”有关的成语或诗句,谢谢

待人处事:

礼贤下士、谦恭下士、敬贤礼士、虚左以待、以礼相待、扫径以待、竭诚相待、洗耳恭听、虚己以听、执经叩问、克恭克顺、温恭直谅、毕恭毕敬、先礼后兵、礼尚往来、程门立雪、推心置腹、不耻下问

神情风度: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泰而不骄 不矜不伐 婉婉有仪 知书达礼

夫妻之间:

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

名言诗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增广贤文》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表示无礼:

傲慢无礼 出言不逊 出言无状 野调无腔 好为人师 骄傲自满 居功自傲 醴酒不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