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2岁小女孩的诗句

1.赞美两岁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注:古代孩提为两至三岁。)

1.《赠歌舞女童》

年代: 明 作者: 袁凯

漳河女子荐良童,名在先朝乐部中。

记得教坊新队子,江南江北舞春风。

2.《踏莎行·昔日孩提》

年代: 当代 作者: 启功

昔日孩提,如今老大。

年年摄影墙边挂。

看来究竟我为谁,千差万别堪惊诧。

犹自多般,像唯一霎。

故吾从此全抛下。

开门撒手逐风飞,由人顶礼由人骂。

3.《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百年如电复如风,昨日孩提今日翁。

乍可生前称醉汉,也胜死后谥愚公。

4.《牧童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

老翁分社酒,匕箸小孩提。

黄犊今堪驾,明年学把犂。

5.《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我昔孩提从我兄,我今衰白尔初成。

分明寄取原头路,百世长须此路行。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参考资料

新浪:

2.赞美几岁小女孩的诗句

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出自:元代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2、**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出自:唐代施肩吾《**词》。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黄昏她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膜拜新月。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译文: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不懂得去隐蔽自己的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3.形容“五六岁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月夜》杜甫(唐代)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4.描写女童的诗词

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

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6、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轩治翁

7、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描述小女孩的诗句

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极言贵妃绰约芳艳之美,云彩想变作她的衣裳,花朵想变作她的容颜,其美惟花可。

苏轼《海棠》:“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海棠花的艳丽迷人如美人酒后的粉面。

姜夔《翠楼吟》:“人姝丽,粉香吹下“。

在唐诗宋词中,常用各种类花来形容女性的容颜美,如桃花、梅花、梨花等。

晏几道 《鹧鸪天》:“歌尽桃花扇底风”,也用桃花喻女子面庞的娇嫩。

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用梅花写女子侧影。

欧阳修《诉衷情》:“呵手试梅妆”;田为《江神子慢》:“铅素浅、梅花傅香雪。

杜甫《佳人》:“新人美如玉”;

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

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 ;

温庭筠《杨柳枝》:“正是玉人断肠处”;

吴文英 《澡兰香》:“玉隐绀纱睡觉”等等,均用玉来喻美人。由此可见,肤色细腻润白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内容。

杜甫 《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如玉肌肤细嫩柔滑、体态匀称,堪称国色天香。

吴文英《齐天乐》:“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也写女子目光如秋水而含媚,面貌似幽兰而含情。用水波来比喻美女的眼睛,使眼神更为灵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极言贵妃绰约芳艳之美,云彩想变作她的衣裳,花朵想变作她的容颜,其美惟花可。

苏轼《海棠》:“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海棠花的艳丽迷人如美人酒后的粉面。

姜夔《翠楼吟》:“人姝丽,粉香吹下“。

在唐诗宋词中,常用各种类花来形容女性的容颜美,如桃花、梅花、梨花等。

晏几道 《鹧鸪天》:“歌尽桃花扇底风”,也用桃花喻女子面庞的娇嫩。

史达祖《夜合花》:“向销凝里,梅开半面”,用梅花写女子侧影。

欧阳修《诉衷情》:“呵手试梅妆”;田为《江神子慢》:“铅素浅、梅花傅香雪。

杜甫《佳人》:“新人美如玉”;

王维《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

贺铸《浣溪沙》:“玉人和月摘梅花” ;

温庭筠《杨柳枝》:“正是玉人断肠处”;

吴文英 《澡兰香》:“玉隐绀纱睡觉”等等,均用玉来喻美人。由此可见,肤色细腻润白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内容。

杜甫 《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如玉肌肤细嫩柔滑、体态匀称,堪称国色天香。

吴文英《齐天乐》:“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也写女子目光如秋水而含媚,面貌似幽兰而含情。用水波来比喻美女的眼睛,使眼神更为灵动有情,成为文人善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李白《长相思》:“昔时横波目”,横波目便指秋波流动的眼睛。

晏几道《六幺令》:“已向横波觉”,目光斜视如水波横流,用以形容眼睛的神采。

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

时彦《青门饮》:“醉里秋波”;

张先《菩萨蛮》:“当筵秋水慢”等等都用秋天的水波来形容女性的媚眼。

李白《清平乐》:“一笑皆生百媚”;

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

6.形容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芄兰》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注释: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出处:出自元代卢挚的《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

注释: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出处:出自先秦的《芄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