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芙蕖的诗句【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隋·殷英童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二首》梁·简文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 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咏江南可采莲》南朝·梁·刘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同心芙蓉》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玄峰朗月光。 未及清池上,红叶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本应嘉祥。 徒歌江上曲,谁见缉为裳。 《赋得涉江采芙蓉》南朝·陈·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采莲曲》陈后主 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文散动楫,茭花拂度航。低荷乱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子夜吴歌(其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 2.形容菡萏的诗句五代李璟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唐代皇甫松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唐代李商隐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3.写出两句古人写“芙蕖”的诗句李渔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4.关于“菡萏”的诗句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 迨至菡萏成花。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爱之情。如:菡萏花开鸳并立,梧桐树上凤双栖!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 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 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 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 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采 莲 曲 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 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咏 荷 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 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应与飞蓬匹。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咏 芙 蓉 南朝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 西施原住苎萝村。 采 莲 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 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 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 莲叶捧成杯。 夏 歌 南朝 梁 萧衍 江南莲花开, 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 藕异心无异。 采 莲 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 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 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 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 风茎乍拂钿。 折 荷 有 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青 阳 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有并头莲。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 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 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 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 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 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 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 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 颜色何如妾。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京 兆 府 栽 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 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 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 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 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 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 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 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 憔悴府门前。 采 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 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 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 及此荷花鲜。 东 林 寺 白 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 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 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 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 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 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 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 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 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 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 人间种不生。 秋 池 一 株 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 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 5.描写莲花的诗句,15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应,翠减红衰愁煞人《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6.关于莲的诗句描写莲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夏歌》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7.关于莲花的诗句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 晋、乐府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诗 隋 .杜公瞻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曲池荷 唐 卢照邻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乐府三首 唐.孟郊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唐·李白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 唐·白居易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唐.李群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