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满池荷叶的诗句

1.形容“六月满池的荷花”的古诗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4.《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着满池的荷花,你会想当什么诗句

看着满池的荷花想到的诗句 :

《江南知》

汉乐府古诗

江南可采莲,道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回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开共答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3.形容一池塘的荷叶,只有两朵荷花的诗句有没有

没有直接写一个池塘只有两朵荷花的。古代诗歌中的数字多为虚词,很少明确说明具体数字,比如说三,或三三两两就如同残。比如说九,就是非常多的意思。比如说一,往往形容形单影只,比较孤独。但是依然可以找到写荷花数字的诗词,比如“一一风荷举”你可以想象就两朵,而实际上是形容风来荷叶依次摇动的句子。关于荷花和数字的诗词,参考如下: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4.描写荷花和荷叶的诗句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意思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杨万里的《小池》。

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3、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出自唐彦谦《金陵怀古》。

第一句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其实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后三句的前半部分都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的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多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概括历代政权盛衰的规律。

4、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栏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出自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

此诗写西湖的静态美,寄寓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前两句着意写静。风怡月淡,明湖如镜,云景悠悠,好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5、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出自卢照邻的《曲池荷》。

意思是: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