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禅宗与宋词唐诗王安石《雨霖铃》:“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认为尘世间这些追求,转眼成空,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佛教思想。 黄庭坚《渔家傲》下片:“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词中所写菩提达摩在中国传佛情况,直如一部禅宗发展简史。 苏轼《西江月》下片:”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信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似梦。“表现了作者的佛教人生观。 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有名句:“帘外无风,花影频移动。”金圣叹评曰:“九个字,看他何等清真,却何等灵幻!……呜呼,善填词者必皆深于佛事者。只一花影,皆细细分别不差,谁言慧业文人,不生天上哉?“以动写静,这正是佛教所追求的。金圣叹的评论道出了佛教对欧阳词的影响。 2.佛家经典诗佛家禅语精释分类:默认栏目 NO1: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己找伞去!\”说完便去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个人问\“你是观音吗? \” 那个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还拜自己? \”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 NO2: 佛祖欲将衣钵传给弟子,于是召集弟子到讲坛前,手中拈着一枝鲜花面向众弟子默默无语,弟子们不解佛祖的心意,默默相对不断猜测,只有大弟子大迦叶看着佛祖手中的鲜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佛祖也笑了,将衣钵传给了他。 在芸芸众生中我也拈起一朵花,众人笑我哧笑我傻,不解我意,只有一人看我手中的花微微笑了起来,于是我也笑了,而这人最终成了我的知己……真正了解彼此的人,才能最终成为知己。 NO3:缘 林黛玉问贾宝玉\“这么多的姐姐妹妹你怎么会舍得? \” 贾宝玉回答\“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林黛玉再问\“水在流,你又怎么留得住? \” 贾宝玉回答\“飘去,飘不去\” 这就是缘,飘起来的是有缘,飘去的是无缘。 爱情如此 NO4:拿起放下 五祖将衣钵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弟子有一日出师远行,五祖对弟子非常满意,于是送行到江边并欲亲自驾船渡弟子过江。弟子双掌合十\“老师已经度我,不必再渡。 \”然后飘然离去,始称为六祖。简单一句话,六祖的境界已经在五祖之上。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身边的来来往往的人,有多少是擦肩而过,有多少是刻骨铭心。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人陪我们度过了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片断,而人生的大部分路途,还是由我们自己走过来的。 NO5:地狱与天堂 一名日本武士问高僧白隐\“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不正面回答,却说\“你有把剑,可惜钝得根本坎不下我的头。 \”武士被激怒,拔剑相对。 白隐方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大悟,遂收剑,白隐又说\“天堂大门由此敞开。 \” 地狱与天堂,只在剑出剑入之间,白隐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心情之好坏,也只一念之间,我之禅语,悟了乃对人弹琴,未悟乃对牛弹琴! NO6: 老和尚问小和尚\“风吹旗飘,你说是风动呢还是旗在动? \” 小和尚回答道\“是风在动。 \” 老和尚摇摇头,小和尚又说\“那么是旗在动。\” 老和尚又摇摇头说\“是你的心在动。 \” 事物是随自己的意愿的改变而改变的,这不是说事物本质上的改变,而是在对待事物时,我们最初总是先以主观的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原先自己喜欢的,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和愿意保留的东西被一次次在心里放大着,所以当看到这件事物时会觉得是美好的,反之者会觉得是丑陋的。 NO7: 两高僧在进行辩论, 第一个高僧说道\“我心中有一面镜子,每天都不断的擦拭,使它明亮照人,足以鉴我。\” 第二个高僧只说了一句\“我心中没有镜子,何用擦拭!\” 第一个高僧听毕自愧不如。 想要遗忘就好像是我们心中的一面镜子,每天不断的擦拭,它只会越来越清晰。 只能当心中空无一物时,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NO8:指头与拳头 在日本,游僧借宿寺院,须以法战赢了寺院代表方可。某日,一游僧在法战中遇到寺院的一个天生愚钝的独眼和尚。 法战毕,游僧跑到方丈那边,承认自己被败,并讲述了法战的整个过程\“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 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握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 \” 游僧去后,独眼和尚找到方丈,要找游僧算账,说他侮辱了自己\“哼!他瞧我独眼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因他是客,我以礼相待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非常幸运。 谁知他竟举起三个指头,暗示我有三只眼。我受到侮辱,举起拳头正要打他,谁知他拔腿就跑到你这变来了。 \” 每个人都能从指头与拳头里看到那个真我,品行几多,道行几多,学养几多,全在你对指头与拳头的诠释上了。 NO9: 梁王请高僧到自己的国度讲经说法,他指给高僧看沿途的僧舍佛阁\“高僧,你看这三十座寺庙佛堂都是我为佛祖修建的,这算不算功德? \” 高僧淡淡一笑\“不算!\” 那什么才算是功德呢?有人是这样解答的:夫妻是一对同路人,一条穿越高山草地沙漠的路需要两个人彼此扶持着走过,见到美景的时候一同感叹,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牵手一同度过,当有一天两人白发苍苍时,你满怀深情地对你爱人说\“我愿来世还与你做夫妻。 \”这才算是功德。 NO10: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钩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是就是有一点危。 3.与禅则千传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情境相同的古诗及出处作者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 史记·封禅书 》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 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面对群雄逐鹿,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还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他似乎已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与怨愤倾泄出来 。望帝的传说见《 寰宇记》说 :“ 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颈联紧接颔联,《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少有才名,孙权谓其父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珠”、“玉 ”乃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 ”总揽所抒之情,“ 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 ,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它们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 4.唐诗与宋诗的区别个人感觉不一样 楼主应该是个雅人啊 书本上有总结 楼主自习体味下 通常区分唐、宋诗,除了时代概念以外,则还指风格。风格当然与时代有关,不能几械的用时间段来划开;唐诗从韩孟诗派起下启宋调,而宋朝也有传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体和西昆体。就总体而言,唐宋诗风颇有不同,自宋以后直到近代,我国古典诗歌的风格,一般都没有超出过唐、宋诗这两大类的范围。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的确,本诗与李白诗相比,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了。苏轼此诗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而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 至于富理趣,唐诗中本有,像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只是叙事写景,松风山月、解带弹琴,均可资以悟道。最后以不答作答,耐人寻味。理寓于景,意在言外,这是唐诗说理的特色。 而宋诗说理的特色,则可以照看黄庭坚的《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乐园二首》(之一):“万事同一机,多虑即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莲花出淤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相对上一首而言,二诗其实含义相同,但黄诗在写法上较为曲折,说理更加透辟;只不过言尽句中,论到含蓄则有所不如了。 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中的比喻手法,一气呵成,使人应接不暇;且中间不换韵脚,大有直下之势。诗的优美与文的流畅兼有,写作技巧可说比岑诗有进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没有唐诗的雍容之态。 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 唐、宋诗的孰优孰劣历来纷争不止,褒贬取舍因人而异。宋诗的长处在于技法上较唐诗有所进步,以及题材的扩大,不过文学技巧越是进步,天籁自然越失,难免露出斧凿之痕,失却雍容浑厚之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而与此同时,若一味求新求变、求深求险,一但无新意所得,只好留意于字句之间,舍本逐末,便有损诗境,因辞害意。而宋诗不及唐诗之处也正在于此。 就文学的发展而言,贵独创而不贵拘泥,宋诗人在唐诗已然兴盛至斯的情况下,难以为继;穷则思变,于是开辟新境,涉足唐人未到之处,另创一格与唐诗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元明之后,诗尽管也有所变化,却均越不出这两大派的藩篱。 5.茶与禅对联浅析 诗词对联 佛教网 般若文海地府有幅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 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横批是:“你可来了” 杭州城隍庙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观音阁问观音为何倒坐 恨众生不肯回头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