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昆明金马碧鸡的诗句

1.昆明金马碧鸡名字的由来

昆明山明水秀,北枕蛇山,南临滇池,金马山和碧鸡山则东西夹峙,隔水相对,极尽湖光山色之美。

金马山逶迤而玲珑,碧鸡山峭拔而陡峻,被视为昆明东、西两大名山,两山皆有关。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云南是神话的王国,自古以来,金马碧鸡就被人们赋予了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有关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

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

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

归兮翔兮,何事南荒。”王褒企图凭借“汉德无疆”,写一篇祭文,就将金马碧鸡召唤到内地去,当然只能是一无所获了,而王褒自己不久也病死在返回的路途中。

难怪清代名士赵士麟在《碧鸡诗》里这样写道: 彩云一片舞天鸡,五色光中望欲迷。 化作青山千载碧,王褒空自渡巴西。

云南昆明金马碧鸡坊 碧鸡的扑朔迷离、神幻莫测,以及王褒求宝不得等典故都概括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后来谪居云南的明代著名文人杨慎,移王褒的金马碧鸡文于昆明西山石崖之上,且题曰:“爰纠汉字,用彪汉词,滇之文献,尚考于斯。”

汉代,有关金马碧鸡的记述大都较为简单,且语焉不详。金马碧鸡究竟为何物,各种解释莫衷一是,颜师古等人解释说:“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意即滇中出产金玉。按今天人类学、民族学以及民俗学的观点来看,金马碧鸡很可能跟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动物图腾崇拜有关。

到了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对金马碧鸡的描写又稍加具体:“章帝时,蜀郡王阜为益州太守,治化尤异,神马四匹出于滇池河中……”,“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碧鸡光景,人多见之。

又传昔有凤鸣其上,土人呼为碧鸡,因以为名。”又言:“禺同山(今大姚、永仁一带)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

《华阳国志·南中志》有关金马碧鸡的记述,表明了当时各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南中地区可能已出现了动物图腾崇拜的信仰。而与图腾崇拜有关联动物的各种神奇美妙的故事便被人们编织出来,产生了一个个神话传说。

古代的滇池和滇西广大地区气候温润,植被茂密,有着适宜各种飞禽走兽繁衍生存的良好环境。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此郡(益州郡)……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各种飞禽如原鸡、箐鸡、野雉、锦鸡和孔雀等成群生活在山林溪谷之间,或漫步觅食,或嬉戏追逐,其斑斓的色彩、绚丽的羽毛,深受少数民族先民的喜爱和崇拜,认为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碧鸡”其实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凤凰。它的原型应该是南中所常见的孔雀之类的珍禽。

它们羽毛艳丽,五彩斑斓,身体匀称,仪态华美。少数民族先民对其喜爱有加,于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了“碧鸡”的美丽神话。

“碧鸡”毛羽青翠,在彩云出现的时候常在天际翱翔,光彩夺目;所到之处泛着神光,啼叫时清脆的声音传得很远…… 考古发掘也表明,汉代生活在滇池及其附近地区的百越部族有崇拜孔雀的习俗。在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许多青铜器物上都刻有孔雀图案,此外,还有孔雀杖头、孔雀衔蛇青铜扣饰等等。

尤其是石寨山12号墓“诅盟”场面贮贝器盖上,竟雕有一妇女以蛇喂孔雀的场景,说明了孔雀普遍受到百越部族的喜爱和崇拜,认为是吉祥幸福之鸟。《山海经·南次山经》说:“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凤凰“其状如鸡”、“五彩而文”等特征和“碧鸡”确很相似,只是有关“碧鸡”的神话传说则更多地带有民族和地域的特点。

滇池及滇中广大地区很早就以产马著名,春夏则牧之于悬崖绝谷;秋冬则放之于水田有草处。马与少数民族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征战、驮运、耕作……无一离得开马。

人们对马喜爱有加,甚至视为财富。考古发掘也可证明这一点。

二十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官渡区羊甫头墓地一东汉墓葬中发掘出了一具青铜马模型,长105厘米、宽32厘米、高107厘米,分体铸造而成。如此之大的青铜马模型在滇池乃至滇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檀萃《滇海虞衡志》载:“马产几遍于滇,而志载某郡与某某郡出马,何其褊也。”又言:“南中民俗,以牲畜为富,故马独多。”

正因为马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少数民族先民赋予马神奇的传说,也是十分自然的。 金马碧鸡在汉代应该是专指神名而非山名,但从《蛮书》的有关记载来看,至少在唐代以前,金马碧鸡已由神名逐渐变为了山名。

唐代樊绰的《蛮书》谈到:“金马山在拓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土俗。

2.关于云南的金马碧鸡坊的传说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若它与凡马交配,就会生出雄骏的“滇池驹”,能日行500里;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时隐时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

在翡翠般的西山上,则有只碧玉般的凤凰,它歌声悦耳动听,远近数十里可闻,凤凰展翅,五彩缤纷,眩人眼目,美不胜收。当地人民不知道它叫凤凰,便称为碧鸡”。

后来,人们把金马隐现的东山称为“金马山”;凤凰展翅的西山称作“碧鸡山”;继而,在两座山脚分别建“金马寺”、“碧鸡祠”祭祀它们;再后昆明城中又兴建金马、碧鸡两座巍峨壮丽的牌坊,这两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金碧路。城外东西两面还建筑过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

晋宁、安宁等地的岩石上,相传有龙马蹄迹,被称为“云马蹑云”,咏吟不约绝。魏晋之际的词赋家左思,曾有“金马骋光之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蜀都赋》)的名句,足见有关金马碧鸡的传说1700多年前就已传遍中原,进入宫廷。

千余年来,金马碧鸡已成了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 金马碧鸡的神话,不只流传在人民口头上,而且屡见于典籍中,是云南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神话之一。

《汉书·郊祀志》说:“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同书《王褒传》也说:“方土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致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于道病死。

上闵惜之。”这此记载十分简略,究竟金马碧鸡在益州的什么地方,王褒传何时来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载明。

而在同书的地理志越郡青蛉县条下注云“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似乎这个传说传于青蛉(今大姚)县。看来,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

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对金马碧鸡的传说,写得又稍具体,他说:“晋宁郡,本益州也。……汉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将军郭讨平之,因开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汉属县二十四。”

“长老传言(滇)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又说:章帝时,“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

在云南郡青蛉县条下还说:“山有碧鸡、金马,光影倏忽,民多见之,有山神。 汉宣帝遣谏议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致鸡、马。”

(《南中志》)常璩所记,金马碧鸡神话地点大致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云南的大姚、四川的会理一带;其性质是“神”。常璩之后的范晔,作《后汉书》时,也大致本此。

相传,汉代的王褒虽未完成求金马碧鸡的使命,却留下了一篇《移金马碧鸡颂》,其中说:金马碧鸡“处之南荒,深溪回谷,非土非乡”,而中原却是“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因而,金马碧鸡应当“归来”。这篇颂,一方面盛赞汉王朝德比尧舜,恩比三皇,祥瑞数现;另一方面说南方荒芜,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马碧鸡之神,快点离开那里,来到国都。

然而,把金马碧鸡当和“神”来迎祀,是先民们的一种误解。其实金马碧鸡神话,乃是先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种创造,它以丰富的幻想,表现了先民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古代滇池之滨,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盛产鹦鹉、孔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吉祥的象征。

有人认为:孔雀即是古籍中的凤凰,它身披翠绿色的羽毛,孔雀开屏,被当作祥瑞的象征。孔雀之乡创造孔雀的神话,正在情理之中。

而滇中肥美的水草,广阔的山地,宜于畜牧,多产良马,自古以来,滇马驰名全国,而云南又是山国,高山峻岭层层叠叠,江河交错,交通不便,马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山民们在山边池畔放牧之际,仰卧绿草如茵的草原,面对变幻多姿的天空,神游万里,幻想有天马出现,以便繁殖理想的“千里马”,这是极其自然的。

而神话一经创造,由于它灌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便不胫而走,辗转流播了。金马碧鸡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到厄运。

唐宋之际,随着佛教传入云南,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为兴盛。 金马碧鸡的神话,也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这从宋末元初云南人张道宗《纪古滇说集》中所载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

该书说:金马原为印度大兴佛教的阿育王的“神骥”。他的3个儿子都想得到它。

阿育王便将神驹纵驰而去,说:谁追到就给谁。长子追至昆明东山得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凤呈祥,遂“各主其山”。

这里,佛教徒将传统的金马碧鸡神,换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观、碧鸡,也就是崇敬他们了。借神话以宣扬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

还有另一批人,借注释古籍之机,将它注为“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将活生生的神马神鸟说成金银宝器,既使人兴味索然,又失去传说的本来面目。佛教的传说,虽不可信,但说明金马、碧鸡二山命名已久,看来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樊绰的《蛮书》,就已提到二山东西隔水对立,山下还有祠。历代游人过此,常兴感慨,多有诗作。

元·郭进诚《碧鸡山诗》云:“碧凤一飞去,空遗碧鸡名。寥寥千载下,徒仰山仪形。

夕霞丽冠羽,朝阳纷彩翎。流响不复作,松泉自韶 。”

不仅看到金马曾经出没的东山会勾起怀念,就是看到金马留下的“蹄印”,也人激。

3.云南昆明金马碧鸡坊的景色特点

金马碧鸡坊的精巧之处,在于金碧交辉的奇景。当太阳将落未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非凡造诣。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在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4.描写昆明金马坊的六百字作文

云南是一个既然美丽又温暖的地方。虽然今年云南发生了旱灾,但在暑假里时旱灾已经停止啦!

云南最有标志性的当然是金马碧鸡坊啦!如果你不去看一看的话,可能以为这是一个大房子,里面有许多马和鸡呢!其实金马碧鸡坊分为金马坊和碧鸡坊 ,是两扇门。最先看见的是金马坊,门的顶端有一匹金色的马,旁边有许多五颜六色、弯弯曲曲的花纹。第二扇是和金马坊一样美丽的碧鸡坊,门的顶端有一只碧绿碧绿的鸡,那只鸡的头朝着天, 像在对天报早。旁边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花纹。或许有一天,门上的马和门上的鸡会发出声音,把人们吓一大跳。

云南还有许多景点,我一定要把它们一次性看个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