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仙人放不下红尘的诗句

1.描写仙人的诗句

仙人_

作者:李贺 (唐代)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有所思】

李白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

李白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2.描写红尘的诗句

风华年少 轻合琴萧 逍遥红尘笑

同揽流云 弹剑长吟 青山东篱影

巧笑兮,愿红尘共笑傲。

凝眸兮,江山一梦痴未了。

痴未了,情未了,恩未了,怨未了

不求踏马功名到

只愿相伴同偕老

缘情难了天荒地老

一夜春梦羞了红颜

白了发梢

沧海无际归人无期

潮来潮往

卷走多少红尘记忆

抬头间刀光剑影一切如风早已走远

挥挥手恩恩缘怨都已化作一缕尘烟

谁断肠

孤帆涟影曳红尘,

流光飞萤草木深。

七月江南秋风瑟,

落花满地不开门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诗的开头,很有名的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紫陌红尘:紫陌:郊野满著花草的小路;红尘:扬起的飞尘。尘本不红言其染也。紫陌红尘于诗中为郊野景色,后延伸盛世浮华之意。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相逢行》唐.李白

2.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生查子》宋.晏几道

3.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陈子昂

4.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泛舟送郑卿入京》唐.杜审言

5.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京兆府新栽莲》唐.白居易

6.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登乐游园望》唐.白居易

7.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唐.孟浩然

8.自笑走红尘,流年旧复新。--《书事》唐.杜牧

9.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唐.陈子良

10.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刘生》唐.杨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形容远离红尘的诗句有哪些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夜归鹿门山歌 》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饮酒》

唐代: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4.《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5.《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4.形容红尘的诗词

1、《过华清宫》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赏析: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2、《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宋代: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译文: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夜晚微风徐徐,悠闲地垂钓,上下都是新月。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只有孤鸿的身影时隐时现。

赏析:这首词的开头“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写出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的襟怀。“活计”两句,勾勒出一位渔父的形象。

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晚年的写照。他长期住在嘉禾,过着远离俗世的生活,所谓“醒醉无时”、“披霜冲雪”,都是指安闲自得,自由自在。

3、《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代: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京城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赏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3565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

4、《溪居》

唐代: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译文:门下流过清清的小溪,古树和茅草的房檐平齐。这里没有世俗的热闹喧嚣,不时有水鸟儿嘎嘎地鸣啼。

赏析:这首诗写作者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

5、《相逢行》

唐代:李白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译文:与君在喧闹市井中相遇,手挽着马鞭相互作揖问好。请问老兄,在那一片高楼垂杨之中,哪一处是君家的宅院?

赏析:这首诗写相逢的一瞬间,或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或是诗人所见,写的都是一种诗人李白式的精神面貌,是全无隐忧的醇酒美人之外的出仕建功的体貌气质,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神态的某一次情绪外化的大写意。

5.关于红尘的诗句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相逢行》唐.李白

2.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生查子》宋. 晏几道

3.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 陈子昂

4.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泛舟送郑卿入京》唐. 杜审言

5.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京兆府新栽莲》唐. 白居易

6.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登乐游园望》唐. 白居易

7.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唐. 孟浩然

8.自笑走红尘,流年旧复新。--《书事》唐. 杜牧

9.红尘掩鹤盖,翠柳拂龙媒。--《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唐. 陈子良

10.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刘生》唐. 杨炯

6.有没有表达自己看破红尘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意思: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涵义: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