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待人之礼的古诗有哪些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 2.待人之礼的儿歌或古诗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君子忧道不忧贫。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0、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1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2、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13、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1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15、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16、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17、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18、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19、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2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21、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22、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23、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24、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25、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礼记》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孟子长幼有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庄子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天和小学待人之礼童谣与人处,贵诚意;宽待人,严律己;见师长,要谦恭;面带笑,问声好;待伙伴,要真诚;懂宽容,互关心;谢谢您,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文明语,要常说;待人礼,人人夸。 3.关于“礼”的古诗词有哪些1、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佚名《周颂·丰年》 2、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杜甫《忆昔二首》 3、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佚名《十月之交》 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苏洵《六国论》 7、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9、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10、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以礼待人的名言1、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处:《管子》 释义:善气迎人,相亲如同兄弟,恶气迎人,相害如同刀兵。 2、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 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3、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出处:《论语》 释义: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4、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处:《礼记·曲礼上》 释义:你到别人那儿拜访,别人没有回访,是不礼貌的。别人到你这里拜访,你没有回访,那也是不礼貌的。 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出处《相鼠》 释义:做人如果不守礼,不如早早就死去。 5.有关以礼待人的故事古代外国的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应邀访问俄国。 有一天他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独自在玩游戏。一时间童心大发,和小女孩一块兴高采烈的玩起来。 分手时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一个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萧伯纳玩游戏。”小女孩看了看萧伯纳,学着他的口吻,毫不示弱地说:“你回去也告诉你的妈妈,今天你和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女孩安妮玩游戏。” 据说,萧伯纳对这个回答十分吃惊,并立即意识到刚才自己的傲慢和无礼。事后他对一位朋友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时常保持谦虚的态度,俄国小女孩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沈从文知错就改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 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 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 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一句话,一辈子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母熊。 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 有一天椎夫迷路了,遇见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他。 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待我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 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 樵夫按要求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好了吗?” 母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 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可以愈合的是身体的伤口,无法忘却的是心灵的伤痛。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语言”这把刀去伤害任何一个心灵,哪怕它是一个动物.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平时注意留心,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 也提醒我们说话要有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