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雁塔广场的诗句1、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高适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佛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2、咏雁塔邹仲民七层兀突接苍穷,廿八门开面面风。 雁堕塔耸平地起,人惊语在半天中。歌残禁苑池凝碧,目送龙川夕带红。 绝顶登临宜四眺,古城景色物阜隆。3、登大雁塔傅知群气象庄严瑞霭蒸,细从塔影认唐僧。 事功每自艰难著,留得精神岂七层。4、咏大雁塔朱修僧归万里尘,塔耸沐慈恩。 庄穆临风雪,华雄见魄神。藏经施普渡,化雨润乾坤。 大雁来传讯,莲花落地馨。5、登大雁塔李敷仁尘嚣和平路,且留大雁塔。 盛唐千载事,中印两国华。6、“**”中潜登大雁塔霍松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1打砸狂飊势日增,凌霄雁塔尚峻嶒。 幽囚未觉精神减,放眼须攀最高层。7、春游大雁塔霍松林一争拜慈恩古佛慈,五州车马日奔驰。 仿唐宫殿连云起,可似开元极盛时?二开放潮催改革潮,长安新貌画难描。雄楼巨厦摩银汉,揽胜休夸雁塔高。 8、雁塔曹冷泉雁塔巍然耸碧霄,沧桑几度忆前朝。而今风景迥非昔,处处红楼竟比高。 9、水调歌头·登西安大雁塔王璞大雁凌云起,突兀接苍穹。巍然直指霄汉,伟岸势尤雄。 乘兴登临远眺,千里清秋无际,照眼彩霞红。 不觉随飞鸟,飘举入晴空。 山陵小,郊原阔,郁葱葱。拔地层楼栉比,瑰丽胜琼宫。 周秦徒有陈迹,汉唐俱成故事,谈笑数遗风。今日长安市,旧貌换新容。 10、满江红 大雁塔李潜修雁塔嵯峨,经千古,巍然矗直。唐以后,几经丧乱,至今完璧。 褚遂良题碑尚在,白居易选诗多佚。登临处,回首望长安,今非昔。 工农起,天下一;红旗举,乾坤赤,看人民作主,显回天力。学府新兴人物盛,高楼广厦如林立。 三中后,旧貌换新颜,谁能识。 2.大雁塔有怎样的诗句提到过它位于曲江池西侧的大雁塔,是曲江池风景区最为离大壮观的建筑。 唐 代人们到曲江池游玩,也定要登上大雁塔一游,从塔顶一览长安的壮面景 色。此外考中进士后也要到雁塔题名。 唐代中宗神龙年间,一位名叫张莒的新科进士在游大雁塔时把自己的 名字刻在了塔墙上,大家纷纷仿效。此后成为一种习惯做法,这就是让新 科进士出尽风头的•雁塔题名每年新科进士在杏园探花宴后,便一起 来到慈恩寺大雁塔前,选出同科中书法莴手,将大家的姓名写到墙上。 其 中如有人名列卿相,还要用红笔重新把名宇改过。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 士时在录取的十七名进士中,他年龄最小,才二十九岁,于是写下了“慈 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3.西安大雁塔解说词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 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 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编辑本段]建筑历史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 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另一说,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降至七层)。 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 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大雁塔经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构造 大雁塔塔基与塔身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 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 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 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地宫 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 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 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倾斜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导致古塔倾斜主要原因为:一、古塔的基础处理不太均匀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畅等;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 4.关于一首描写西安的古诗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译文: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2、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长安春望》唐代:卢纶译文: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3、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长安秋望》唐代:杜牧译文: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4、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唐·李德裕《长安秋夜》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 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5、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译文: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 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5.以第三人称写大雁塔广场景作文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大雁塔南广场,它位于西安南郊。 一走进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石雕书卷。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大唐盛世书卷铜雕。”听说这是大雁塔北广场的入口标志。书卷旁边两边有几个大石柱,高耸入云,美极了! 再往进走,我们看到了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一会儿放《爱我中华》,一会儿放《西班牙斗牛曲》。。反正就放一些激昂的曲子呗!水柱一会儿像花儿,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灯柱。音乐喷泉一天喷二次,上午喷一次,下午喷一次,在不喷的实话无数的喷头,像一排排整齐的黑洞一样!晚上,最美的不是水柱,而是灯光呀!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水柱吗?因为下面有二个足球场一般大的水池呢! 大雁塔才是真正的主角!它有七层,上窄下宽。走上木梯,咯吱咯吱的。好像在诉说它千百年来经历的风霜雪雨。站在塔顶,眺望远方,这无疑是一种享受啊! 四周的仿唐建筑,让人感觉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 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雁塔南广场。可爸爸还在广场里跑来跑去地拍照留念,好像永远再也不会再来似的。 我爱大雁塔南广场,更爱我的家乡:古都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