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冬天静谧的诗句

1.冬天宁静的诗句,有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描写静谧的诗句

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形容静谧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 静夜家家闭户眠,满城风雨骤寒天。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10.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夜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3.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1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描写冬的形容冬天温暖的诗句成语有哪些

描写冬的形容冬天温暖的成语:风和日暄 、和风丽日、嘘寒问暖 、惠风和畅、冬温夏凊

1、风和日暄,读音fēng hé rì xuān,汉语成语,意思是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出处:明·汪廷讷《狮吼记·赏春》:“风和日暄,燕交飞触碎胭脂片。”

2、和风丽日指天气温暖而晴朗。

出处:元·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 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

3、嘘寒问暖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嘘:缓缓吹气。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问冷问热。 问及温饱。

出处:冰心《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4、惠风和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 fēng hé chàng,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处: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5、冬温夏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陈毅《蝶恋花 访问亚洲三国(一)》词 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群山,人喜从天降。宫阙常年观白浪,冬温夏凊真佳况。

5.形容“静谧”的诗句有哪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解释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上人迹兽踪全无,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5.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