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花朝节的诗句

1.描写花朝节的诗词

描写花朝节的诗词如下:

1.花朝

明代:吴稼竳

日气朝青池上波,交交啼鸟傍池多。三春花事终难负,二月风光半未过。

土俗岁时存旧记,闺人单夹制轻罗。正怜一树樱桃放,桃李相催奈若何。

吴稼竳

浙江孝丰人,字翁晋,吴维岳子。以父任为郎,官至云南通判。以诗见称于王世贞,与吴梦旸、臧懋循、茅维称四子。工乐府。有《元盖副草》。

2.与社友定花朝之约

宋代:胡仲弓

花朝曾有约,来此定诗盟。

隐几江湖梦,闭门风雨情。

身名千载共,心事一般清。

且尽吟樽乐,徂徕不用赓。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3.花朝

宋代:杨公远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阴霾占两旬。物态未妍寒瑟缩,人生易老事因循。

洗瓷杯酌浮蛆酒,拥地炉烧诗带薪。翻忆昔年成感慨,长官出郭劭耕民。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

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2.关于花朝节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花朝节的诗词:

1、《咏花朝》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2、《沪城岁事衢歌》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3、《早春》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4、《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5、《摘红英(赋花朝月晴)》刘辰翁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3.关于花朝节的诗词,不太常见的

咏花朝

清人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沪城岁事衢歌

清人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早春

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作者:刘辰翁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满江红】(花朝雨作)

黄公绍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

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尉迟杯】 作者:柳永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

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引驾行】 作者:柳永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刘公子

虞美人(寿女人·二月十一)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母麻如同寿、更无期。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四舞阶蓂)

年代:宋

作者:宋无名氏

作品:汉宫春

四舞阶蓂,花朝节后,二月阳春。观音降诞,当年对此良辰。谁知好日,固多同、重现前身。已壮门楣全四德,富将偕老卿卿。天意不如人愿,坚柏舟节义,安富尊荣。徐君两雏,戏彩歌舞莱庭。勤教子、不厌三迁,何异轲亲。福寿麻姑伴侣,长笑傲武陵春。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燕地寒,花朝 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4.关于花朝节的诗句

咏花朝 清人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沪城岁事衢歌 清人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早春 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

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

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

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作者:刘辰翁 花朝月。

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

亲曾说。令人悦。

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

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

晴未决。晴还缺。

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满江红】(花朝雨作) 黄公绍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

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 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

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

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

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

咏花朝 清人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沪城岁事衢歌 清人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早春 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作者:刘辰翁 花朝月。朦胧别。

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

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

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

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满江红】(花朝雨作) 黄公绍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

银蜡痕消珠 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

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

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尉迟杯】 作者:柳永 宠佳丽。

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

盈盈秋水。恣 雅态、欲语先娇媚。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

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

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

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引驾行】 作者:柳永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

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

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

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刘公子 虞美人(寿女人·二月十一) 搀先四日花朝节。

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

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

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

王母麻如同寿、更无期。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四舞阶蓂) 年代:宋 作者:宋无名氏 作品:汉宫春 四舞阶蓂,花朝节后,二月阳春。

观音降诞,当年对此良辰。谁知好日,固多同、重现前身。

已壮门楣全四德,富将偕老卿卿。天意不如人愿,坚柏舟节义,安富尊荣。

徐君两雏,戏彩歌舞莱庭。勤教子、不厌三迁,何异轲亲。

福寿麻姑伴侣,长笑傲武陵春。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燕地寒,花朝 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5.小说中描写花朝节的句子

要先了解花朝节花朝节习俗祝神庙会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

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

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每年十二越的各月花神故事。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

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游春扑蝶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

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种花挑菜这一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了;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晒种祈丰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制作花糕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不是原创,我查的百度百科。

6.用什么诗句来形容我们家乡米易的三花节

咏花朝

清人蔡云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沪城岁事衢歌

清人张春华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早春

司空图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卢纶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

【摘红英】(赋花朝月晴) 作者:刘辰翁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满江红】(花朝雨作)

黄公绍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

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尉迟杯】 作者:柳永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

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引驾行】 作者:柳永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刘公子

虞美人(寿女人·二月十一)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母麻如同寿、更无期。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四舞阶蓂)

年代:宋

作者:宋无名氏

作品:汉宫春

四舞阶蓂,花朝节后,二月阳春。观音降诞,当年对此良辰。谁知好日,固多同、重现前身。已壮门楣全四德,富将偕老卿卿。天意不如人愿,坚柏舟节义,安富尊荣。徐君两雏,戏彩歌舞莱庭。勤教子、不厌三迁,何异轲亲。福寿麻姑伴侣,长笑傲武陵春。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

————南宋《梦粱录·二月望》

“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

————《中华全国风俗志》

“燕地寒,花朝 节后,余寒犹厉。”

————袁宏道《满井游记》

7.请同袍具体介绍一下『花朝节』,多谢

花朝节 简介 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

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华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节 历史 我国是花的国度。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这一点在明人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至迟在唐代即已形成,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

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政期间(公元690-705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在那时,人们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岁时节日。

“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二月十五日、十二日、二日的不同,如《提要录》一书说:“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中亦言:“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而清人汪灏在《广群芳谱·天时谱二》中引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云:“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至于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的记载亦见于《广群芳谱》一书,该书《天时谱二》篇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

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清人蔡云的这首《咏花朝》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而吴自枚在《梦梁录·二月望》中对当时杭州一带的花朝节盛况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引。

在花朝节这天,人们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在花朝节这天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花朝节在唐宋时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如明末文学家袁宏道在其《满井游。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