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芙蓉楼送别辛渐》1.(辛渐)(天亮)(芙蓉楼)(洛阳) 2.答:因为作者远望辛渐将行经的楚地,使他感到孤独。 3.(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美好生活的渴望) 4.(这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做吧!!!!!!!!!) 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6.(这肯定要你自己做了!我和你的爱好又不一样!!!!!!) 2.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意思及中心【内容】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诗】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实录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对王昌龄《芜蓉楼送辛渐》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渲染出离别的黔淡气氛。 B、第二句写清晨辛渐即将登舟北归,“我”想到他不久就要隐没于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C、三、四两句是作者以冰壶设喻赠勉,寄望于洛阳亲友:日后依然冰清玉洁,永远坚持操守。 D、全诗既有唐诗中常见的“即景生情,情蕴景中”的特点,又有“深厚有余,优柔舒缓”的独特风格。 [说诗] 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历任把水尉、校书郎,谪岭南。北还后又于天宝初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再贬龙标尉。 安史之乱中被闾丘晓所杀‘编选《唐诗别裁》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沈德潜《说诗语》云:“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这里讲的“王龙标”即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其七言绝句成就最高,“绝伦逸群”,被誊为“七绝圣手”。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论盛唐七绝,认为只有他可与李白争胜,列其七绝为“神品”。 《芜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昌龄的诗“缜密而思清”。这首七绝便是典型一例。 芙蓉楼遗址在江苏镇江,那一带旧时系吴、楚之地,王送友人辛渐回洛阳,在此饯别。绝句从夜里满江寒雨悄然而来,写到隔日天亮江边送别。 一“入”一“送”,相承相应,有情境,有过程。由于辛渐此去将与诗人洛阳的亲友相会,引起诗人的一种推想,推想他们会相问近况,从而导出临别寄语,其间转折过渡,自然浑成。 四个七言诗句,把至为丰富的内容安排得这样周密,其思路多么清晰!不用说是写诗,就是为文,也可从中得到宝贵的启发。 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人中独树一帜。 这一点我们只要把他送别辛渐的这一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加以比较,就能有所领会。诗人写到与好友辛渐离别之际楚山也感到孤单,其依依惜别之情便跃然纸上。 当然,临别寄语也是送别诗中寻常之笔。但王昌龄在此却另出新意。 他不直写怀念之情或报平安以慰亲友,而是借临别嘱咐,自明心志。冰心,像冰一样莹洁的心。 南朝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比喻人品的高洁清白,但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更为人们传颂。从整体构思来看,王昌龄的写法有独特之处,其思想内容也深深切合这位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王昌龄因“不谨细行”,竞致“谤议沸腾”,被贬谪岭南。有人说这首诗是他再度被贬为江宁丞后不久写的。 他要辛渐转告洛阳亲友的,是自己决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王昌龄到晚年还被贬为龙标尉,最后竞于安史之乱期间为刺史闾丘晓所忌杀。 了解了他这些悲惨遭遇,回头再读此诗,更要为这“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操所感动。虽然遭受贬斥,依旧冰清玉洁,坚持操守;即使积毁能够销骨,众口可以铱金,也销熔不了他的一颗“冰心”,何况又是置之于“玉壶”,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联。 他要用以告慰亲友的,就是这样一颗表里澄澈的纯洁之冰心! [解题] C项不确切。这里的“相”是偏义复词,“相问”是指“问起我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的一颗心(依然)如同冰在玉壶(那样莹洁)!”这显然是诗人在表明自己坚贞的品德和高洁的志操,表明他心地光明磊落,蔑视谤议,虽遭贬滴仍“内怀冰清,外涵玉润”。尽管有人还体会到其中也有与友人共勉的意思,但若离开他自明心志这一要旨去讲他寄希望于友人,那就有悖原意了。 教学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知识链接:王昌龄(?~约756),唐。 4.古诗《芙蓉楼送别辛渐》1.(辛渐)(天亮)(芙蓉楼)(洛阳)2.答:因为作者远望辛渐将行经的楚地,使他感到孤独。 3.(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美好生活的渴望)4.(这我就不知道了!你自己做吧!!!!!!!!!)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6.(这肯定要你自己做了!我和你的爱好又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