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山中寂静”的诗句有哪些描写“山中寂静”的诗句有如下: 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代诗人李白《独坐敬亭山》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 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 4.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 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原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五、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译文: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原诗: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2.描写山空旷幽静的诗句绞尽脑汁- -只想了这么多= = 《鹿柴》 作者:[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寻隐者不遇》 作者:[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尤其是这两句)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暂时就是这么多- -想不起来了- -想起来再说吧。其实一般诗人都有寓意的,单纯写山空旷的不多,一般是受到排挤了才想到看看山去也~~~~~~~~~~~~~~~~ 3.描写山气势磅礴、高大的诗句,还有描写山静谧优美的诗句,这两种描写山气势磅礴、高大的诗句有: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描写山静谧优美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实只要平时多留意的话,我国古典诗词中关于这两方面的语句还是很多的。 4.描写“山中寂静”的诗句有哪些描写“山中寂静”的诗句有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代诗人李白《独坐敬亭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诗人杜甫《春夜喜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原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原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五、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译文: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原诗: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5.形容大山的诗句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6.形容大山的诗句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泰山 张岱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 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7.形容山安静的词语恬静 【解释】闲适,安静。 【出处】《东观汉记·闵贡传》:“闵贡字仲叔,太原人也。恬静养神,弗役於物。” 宁静 【解释】平静;安静。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只等楚兵宁静,便照册输纳。” 静谧 【解释】寂静;平静 【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疎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万籁俱寂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安安静静 【解释】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十分寂静。 【出处】清·吴璇《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安适如常 【解释】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出处】叶圣陶《线下集·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安闲自得 【解释】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8.形容好山好水、比较安静的美景的诗有哪些《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绝句》 宋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野望》 宋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秋夕》 唐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