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形容“狗叫”的诗句1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唐代:王维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2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清代:林嗣环 听到远远的深巷中传来一阵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 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4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5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地震》清代:蒲松龄 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 6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桃源行》唐代:王维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7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南乡子·秋暮村居》清代:纳兰性德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8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晚春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 鸡飞过篱笆狗在洞边大叫,就知道有过往的商人来买茶了。 9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桃花源诗》魏晋:陶渊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10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元代:卢挚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 2.形容人很劳累,累得像狗一样的词语有哪些形容人很劳累,累得像狗一样的词语有:疲惫不堪、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筋疲力尽、身心交瘁 1、疲惫不堪 [ pí bèi bù kān ] 基本释义: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例句:连日的下地插秧,累得全家人疲惫不堪。 2、精疲力竭 [ jīng pí lì jié ] 基本释义: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例句:他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并且缺乏营养和睡眠,精疲力竭,终于倒下了。 3、心力交瘁 [ xīn lì jiāo cuì ] 基本释义: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高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例句:疾病缠身,家事不和,工作劳累,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无法支撑了。 4、筋疲力尽 [ jīn pí lì jìn ] 基本释义: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宋·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例句: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 5、身心交瘁 [ shēn xīn jiāo cuì ] 基本释义: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出 处:石三友《金陵野史·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例句:旅游人数的下降以及路易斯安那州附近海域的禁捕措施,使得他也已经身心交瘁了。 3.描写人与狗感情的句子冯骥才的《珍珠鸟》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原文: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 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小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了,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光亮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 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赞美狗的诗句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出自汉佚名《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出自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3、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出自唐刘禹锡《汉寿城春望》,句虽有“牧童”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 4、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 出自宋陆游《舍北行饭》,陆游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5、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 出自唐代贾岛《送道者》,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