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知识源源不断的诗句

1.形容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古诗句有哪些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译文: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5、《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光,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2.关于“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诗句有哪些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李苦禅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是说半亩地那么大的水塘象一面镜子,天上的光影云彩在水面上荡漾,问一下水塘水怎么这样清亮,还不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进来。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说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当用到书里的知识的时候才恨自己读书少,事情等到做的时候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难。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意思是说鸟儿想要飞得高,要先使劲地振动翅膀,人要上进必须要先多读书。

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意思是对书和知识痴迷的人文章必定工整有力,对技艺痴迷的人手法必定娴熟。

3.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的诗句

1.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出自: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观书有感》,原文: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 注释:

①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②鉴: 镜子。

③徘徊: 此处指来回闪动。

④渠: 它,指方塘。

4.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5. 赏析: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4.形容水源源不断地流的词语有哪些

奔流不息,川流不息,连绵不断,奔腾不息

源源不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uán yuán bú duàn,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出自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1: 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2:世界各地的游客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3:星新一《喂——出来》: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来自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5: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来自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奔流不息,读音Bēn Líu Bù X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川流不息,读音chuān liú bù xī ,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孔子站在泗河源头的岸边,从泗河昼夜奔腾不息的自然形态中获得了人生须不断积极进取的哲理。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成语典故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站在泗河源头的岸边,从泗河昼夜奔腾不息的自然形态中获得了人生须不断积极进取的哲理。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绵不断。[1]“逝"为“誓”的意思,在孔子及其门徒编的《诗经》中“逝"为“誓”的通假字。

《论语》的阳刚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易经》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脉相承。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搜狗百科[引用时间2018-1-19]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