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西岭有关的诗句

1.描写西岭雪山的诗有哪些

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唐代 杜甫

2.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苦寒吟》【唐代】孟郊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4.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唐代】王维

5.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代】柳宗元

6.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7.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8.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9.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 《绝句》 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2.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2.诗句()()西岭()()(),()东吴万里()().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3.诗句()()西岭()()(),()东吴万里()()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4.和白鹭有关的诗句

关于白鹭的诗句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绝句(两个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鹭 (杜牧)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横溪堂春晓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赵子昂《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5.与杜甫草堂有关的诗句

《堂成》【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赏析】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

关合之妙,不见痕迹。《江村》【原文】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恨别》【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

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

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

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重庆市)、忠州(重庆市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古九月九有。

6.关于成都的诗句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在另一首《怀锦水居止》的诗中,再一次提到了西岭雪山:“万里桥西宅, 白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雪岭界天日,锦城曛日黄。”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陆龟蒙 《酒垆》,“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高低过反坫,大小随圆瓯。

数钱红烛下,涤器春 江口。若得奉君欢,十千求一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