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古诗文言文译注目录直接百度一下就行了。 在这里先摘选几首看看吧。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者简介】(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语言精炼,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操练图形,诸葛亮曾用过此阵。 盖:超过。三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参考译文】三分天下建立盖世功勋,布八阵图名声天下皆闻。江水冲击阵石岿然不动,刘备伐吴失策千古遗恨(未能制止刘备伐吴的错误)。 这是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作者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 有《白氏长庆集》。【注释】苍苍:在此是茂密的意思。 切切:形容虫鸣的细碎声音。【参考译文】经霜的草仍然茂密虫鸣切切,村南村北夜间行人已经断绝。 我走到门前远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荞麦花如白雪。这诗真实地写出了乡村秋夜的特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从中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爱恋之情。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戴夕阳,青山独归远。【作者简介】(709~786?)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进士,官终随州刺史。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注释】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 苍苍:这里指暮色。竹林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南。 杳杳:深远幽暗。这里指从远处传来。 荷:背着。【参考译文】竹林寺一带树木苍翠,悠远的钟声响到晚。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独自返回远处青山。这首诗写的是傍晚送灵澈和尚回竹林寺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失意、闲淡的情怀。 归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 【作者简介】(710?~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 “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 有《钱考功集》。【注释】潇湘:湖南有潇水、湘江。 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即回。等闲:随便。 二十五弦:指古乐器瑟。【参考译文】大雁啊,萧湘发生什么事让你随便就回北方来?不顾那美好环境绿水黄沙两岸草苔。 大雁答:湘江女神在月夜弹奏二十五根弦瑟,我承受不了那凄凉哀怨声才飞回来的。这诗一问一答,构思别致。 诗人以拟人的方法,假借多愁善感的大雁,婉转地表达了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 有《白氏长庆集》。【注释】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参考译文】在邯郸客店里恰逢农历冬至,抱膝坐在灯前孤影伴我身。 料想家里人深夜也这样坐着,还会念叨我这个在外远行人。相信唐代的冬至是一个与春节相仿的重要节日。 客居在外的诗人,此时思家心切,但却以想像家人如何惦念自己来曲折地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创意新颖。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作者简介】(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麟德进士,官至中书令。 善诗文,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有《李峤集》。 【注释】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 寒空:寒冷的高空、天上。安知:哪里知道。 不:没。【参考译文】圆月升上清冷的高空,都说天下同样光明。 哪能知道千里以外,就没有骤雨暴风?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成都曲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作者简介】(765~830?)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工诗,尤长乐府。有《张司业集》。 【注释】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参考译文】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作者简介】“初唐四杰”之一(其余是王勃、杨炯、骆宾王)。 【注释】曲池荷:种在弯曲池塘里的荷花。浮香:风中飘散的荷花香味。 覆:盖住。飘零:指花叶凋谢散落。 【参考译文】荷花香气浮动在弯曲的岸边,荷叶投在水面的圆影盖着美丽的池塘。我常担心秋风过早的袭来,吹散飘落花儿不知道提防。 这首诗写出了曲池荷花的美丽,和诗人希望美好事物不被摧残的心情。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2.翻译小学文言文,古诗杨氏之子 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清平乐.村居【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3.上海小学阶段所有古文及注释小学新教材语文古诗诵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册 画 宋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登鹳雀楼唐 李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悯农两首(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第二册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所见:清 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悯农两首 (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七步诗:三国魏 曹值 煮豆燃豆葚,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二年级一册 回乡偶书 唐 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鱼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治侵陵,岂在多杀伤?二年级二册 竹里馆 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石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年级一册 晓出净慈诗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 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三年级二册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四年级一册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暮江呤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 4.求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注释全集标题:曹刿论战 作者或出处:《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或注释: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5.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最好更加详细一些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