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描写的与“冬至”有关的诗句有哪些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2.描写冬至的诗句有哪些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俗话说,“冬至如年”。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据考,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 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在冬至这一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多首冬至诗,其中一首《小至》影响很广,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当时冬至的天气、物候和风俗,诗人身在异乡,其冬至事物却与故里差别不大,虽有乡愁却不浓重。 尤其是第三个联句,已成为后世过冬至时常贴的一副对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而杜甫的另一首《冬至》七律诗,心境则与前一首完全不同。 时处“安史之乱”,诗人在外飘零,思念故都长安,逢节更加感时伤物,诗中充满悲情: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诗,也是诗人在远行途中逢节有感而作,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宋代诗人陆游的五绝《辛酉冬至》诗中,反映了诗人在冬至节时对自己年老家贫的叹息,但从诗中也可看出,古人对待冬至有如过年的重视程度。 诗曰: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3.搜索关于描写冬天的古诗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2、明代道源《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释义: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 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4、夜雪唐代: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6、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释义: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7、唐代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释义: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8、近现代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释义: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4.有关冬至的俗语各地九九歌:_focus/2004-12/20/content_64329.htm 九九歌(北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代,就有了“冬至”这个节气了。 在中文里,“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这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针对地球绕太阳旋转的位置而言的。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来说 ,冬至这天是白昼最 短的一天。冬至之后,白天便一天比一天长了起来。 据古书记载,冬至时,皇帝要跟大臣们一起欣赏音乐5天。就是在老百姓家里,也都要吹奏乐器。这一天,皇帝还要把懂得天文历法的能人请来,核对历法,同时还要举行祭天活动。闻名世界的北京天坛,就是皇帝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活动的地方。 古代,冬至这一天有“贺冬”的习俗,十分热闹。这天早上,人们早早地起床,大人小孩服饰华丽,往来如云,相互庆贺。冬至,在中国民间又叫“交九”。人们习惯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照此类推,一共有九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在民间,还有一首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冬至开始的天气变化规律:“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指柳树开始发芽);七九河开(指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在中国民间还有从冬至这天开始画《九九消寒图》的习惯。先画一枝不染色的梅花,一共画出八十一个花瓣,表示自冬至开始的八十一天。冬至后,每天用颜色染在一个花瓣儿上,等到八十一个瓣儿染完了,春天也就到了。有人在染色时很有心计,如遇阴天,染上部的花瓣;晴天染下部;刮风染左边;下雨染右边,下雪染中间。这样,八十一天下来,就成了一张有趣的天气统计图表了。 5.求关于冬至谚语冬至节气谚语一 ◆ 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 晴冬至,年必雨。(鄂) ◇ 冬至晴,春节阴。(辽) ◇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节气谚语二 ◆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鄂、川) ◇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 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桂) ◇ 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赣) ◇ 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湘) ◇ 冬至雨??,小寒见霜冻。(湘、桂) ◇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冬至节气谚语三 ◆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桂) ◇冬至在月中,无雪又无霜;冬至在月底,寒冷正二月。(苏) ◇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桂)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没有火炉后悔。(甘) 6.谁可以告诉我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布破冬未赎:《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冬至阳生春又来,百花即已绝,年开明日长。 (杜甫。(陈毅。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四时》) 3.南邻更可念:《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陆游。 7.关于描写冬天的古诗1、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译文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3、苑中遇雪应制 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译文: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 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4、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冬十月 魏晋: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