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答如流的成语口若悬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若:好象;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例句】: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有求必应 【拼音】:yǒu qiú bì yìng 【释义】: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例句】:110报警台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到老百姓~。 有问必答 【拼音】:yǒu wèn bì dá 【释义】: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例句】: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问必答。 2.形容回答的成语对答如流、脱口而出、滔滔不绝、不假思索、出口成章 一、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解释】: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自】: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与之讲论;终日不息;应对如流;无有疑滞。” 【释文】:魏文帝同他讨论;终日不息;对答如流;没有停滞的地方。 二、脱口而出 [ tuō kǒu ér chū ] 【解释】: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八回:“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释文】:虽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的中,至少也有一个半看熟在肚子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三、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自】: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 【释文】:张九龄善于谈论,每次和朋友讨论经义要旨,说起来没个完。 四、不假思索 [ bù jiǎ sī suǒ ] 【解释】: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自】:宋·黄干《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释文】:戒惧谨慎独自,不需要勉强,不假思考,只是一念之间,这意思就在。 五、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释文】:他们都人士,狐皮衣黄黄,他的脸不改,说出话来就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