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诗词15首带赏析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5、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6、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译文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 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 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7、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 2.求李煜经典的诗词10首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李煜的诗词赏析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一首忆旧词。 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 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 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 “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 尽管前人一再说过,却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一经李煜入词,便成佳句。原因在于:一是出现在梦境中,富于迷离惝之感;二是有上下文烘托,犹绿叶之扶红花。 此句虽只七字,却写出了内苑车马喧阗的景象,而词人游兴之浓,亦寓于字里行间。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 这一句写出了游赏时间和观赏对象;同时还象征着李煜生活中最美好,最春风得意的时候。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 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 梦境越是美好,现实就越是悲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 4.李煜诗词15首带赏析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3、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4、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5、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6、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 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 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7、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 5.求李煜的5首诗,并鉴赏【九月十日偶书】李煜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秋莺】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病起题山舍壁】李煜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挽辞】李煜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悼诗】李煜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感怀】李煜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梅花】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书灵筵手巾】李煜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书琵琶背】李煜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病中感怀】李煜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病中书事】李煜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赐宫人庆奴】李煜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题金楼子后】李煜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句】李煜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落花》)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以下《律髓注》)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海录碎事》)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又】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李煜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沙】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又】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李煜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6.望江南 李煜 诗词鉴赏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翻译】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 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评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 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句解】: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断脸复横颐,写眼泪纵横交流貌,颐,指脸颊。 此句与前首起句看似形式相同,其实结构大有不同,前首恨由梦生,而“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完全从正面刻画描写,无尽的泪水纵横交流于脸颊,“复”字更加突出泪水连绵不绝的样子。 词人极度伤心无处排遣,惟有日日以泪洗面。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凤笙,相传萧史、弄玉夫妇吹萧,萧声引动凤,后人便以“凤”字形容笙萧,比喻笙萧之美好。心中的痛楚能够向谁诉说呢,和着眼泪不说也罢,凤萧声声,如怨如诉,留泪伤情之时还是不要吹的好,这样只能令心中的悲痛愈发加重。 “莫将”、“休向”看似告戒他人的语气,实则是词人自己警戒自己。 肠断更无疑。 若真是要和泪说,泪时吹,那定是断肠无疑的啊!词人心中不住地劝慰自己,可是真的能说服么?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道:“‘断肠’一句,承上说明心中悲哀,更见人间欢乐,于己无分,而苟延残喘,亦无多日,真伤心垂绝之音也”。 【评解】: 词人直接由泪入手,极尽描摹,断脸横颐,俨然在目。 随后却作劝慰语,心事不必再说,凤笙不必再吹,无穷难言之隐,直欲含泪而吞。“断肠”一句,直截了当,词人终于将极度悲痛失声倾诉。 刘永济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提道:“昔人谓后主亡国后之词,乃以血写成者,言其语语真切,出自肺腑之言也。”实乃贴切。 7.李后主诗词全集李煜 【梅花】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李煜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李煜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李煜 【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李煜 【亡后见形诗】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李煜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李煜 【感怀】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李煜 【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李煜 【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 【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李煜 【挽辞】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李煜 【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李煜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李煜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李煜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锦堂春(一名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 【阮郎归(一名醉桃源、碧桃春)】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春睡觉,晚妆残,无人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李煜 【喜迁莺(一名鹤冲天、燕归来)】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李煜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李煜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李煜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李煜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李煜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李煜 【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李煜 【忆江南】 (一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梦江口、望江梅、归塞北、谢秋娘、春去也)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 肠断更无疑。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李煜 【渔父(一名渔歌子)】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 【捣练子(一名深院月)】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懒,为谁和泪倚阑干。 李煜 【望远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余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李煜 【木兰花(一名玉楼春、春晓曲、惜春容)】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 李煜 【一斛珠(一名醉落魄)】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8.李煜诗词的赏析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 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 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 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 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 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而。 9.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以下两首是他的经典!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作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午夜梦醒落笔,交代词作的时间与环境,是一个凄凉的暮春雨夜,在这样的雨夜醒来,作者感觉到异常的凄凉与寂寞。 而这种心境委婉的借助两个动作表达出来:听雨声,披罗衾。经常鉴赏诗词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雨,这个意象在许多作品中都传递一种迷离而哀伤的愁绪。 最经典的就如秦观的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在本词中,雨更是愁绪的载体,“潺潺”形容雨声。 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气象。出自南朝梁江淹《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回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绝句》:“丁宁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处有春意。”阑珊,即残,将尽的意思。 意出宋 贺铸《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春意阑珊即是春天即将过去,雨夜,暮春,也就极大的触发了作者的愁绪,而因为“这种哀愁的密集、不断绝”所以,让他盟生“寒意”,这种“寒”既是身体上真实的感觉,也是心上的一种悲凉。 从梦里醒来,心境是如此凄楚,从而更加贪恋梦里的景象。梦里什么情景呢?梦里自己不是此处的囚徒,还是往日的一国之君,依旧享受着人间的一切荣华富贵。 这样梦里梦外的欢乐与凄凉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当下的悲凉。这种对比,其实也是作者今夕处境的强烈对比。 也暗合照应了下片“天上人间”的对比。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一个“莫”字,把作者凄楚的心境表达的形象而曲折。想念故国,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很想凭栏眺望,急于看见的,但因为作者此时的特殊境遇,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他别说此时不能重回故国,就是能够返回,他又以什么面目去面对自己曾经的先祖与臣民?还是不看了,看了只是徒增伤感与愧疚罢了。 “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故国,对于李煜而言,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被囚之后,无论他如何追悔,如何的留恋,历史的车轮都不会再把他送回到南唐的缱绻旧梦里。过去的欢情,就如眼前的流水落花一样,一去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也照应前面的“春意阑珊”,寓意春去无痕,而结句“天上人间”再次暗合上片中梦外梦里的境遇对比,突出表达今非昔比的无奈与凄怆。 整首词作,运用明喻、暗喻,前后照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眼前实景、梦里欢情,身体感觉,心理凄苦等各种微妙复杂的情感体验交织融合在一起,读来让人唏嘘,思忖再三。 让我们不由得对这个亡国之君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悲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