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语文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杜莆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身随敝屦经残雪, 手绽寒衣入旧山。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翼的《论诗》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2.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背诵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背古诗文 跪求~~~~第一单元 诗两首 伤仲永 第二单元 木兰诗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第四单元 社戏 口技 第五单元 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 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 课外古诗词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课外古诗词背诵:逢入京使 课外古诗词背诵:滁州西涧 课外古诗词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课外古诗词背诵:送灵澈上人 课外古诗词背诵:约客 课外古诗词背诵:论诗 4.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1、《次北固山下》 2、《题破山寺后禅院》 3、《赤壁》 4、《十五夜望月》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过古人庄》 7、《游山西村》 8、《秋词》 9、《西江月》 10、《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次北固山下》 元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除钟磬音。 赤壁 唐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五首自己找 给我多点点分 同学一场 谢啦 5.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5 古诗词三首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 6.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背诵是如何处理的根据普遍的教学情况,课外诗词一般不必按照课本诗词作详细教学,由于绝大部分课外诗词非大纲要求内容,即在省市统一考试中不会涉及(这个需要看个省市地区的具体要求),所以在课堂上一般做扩展阅读,进行泛讲.但作为任课老师依然要准备充分,不能因为是课外古诗就不按照课内要求备课了,尽管在讲课时不一定按照书本模式来教学.个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用的也是人教版),倾向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讲到古诗词时,经常把课外和课内进行串讲,比如讲到课内某一篇作品时,同时嵌入这位作者相关的课外作品,这样可以纵向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以相关联的记忆方式会记得更牢靠.还有一种方式,课内古诗词可由任课老师完成教学,然后让一位或几位学生来评讲课外的古诗词,这样可促使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记忆,比老师灌输要好很多,尤其让学生讲课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经常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也很有利于促进课内外诗歌的教学.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继续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