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作文教学

1.如何教学生认识和写作古诗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有70多篇,具有相当分量的教学内容。

我国古诗文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风格各异,琅琅上口,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之一。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能欣赏到古人作品中的情感韵律和辞章精华,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意蕴。

初中语文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精选出来的,它们无不表达古代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这些优美的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61326336诗文编入教材,让学生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往往注重这样几个环节:诵读及对字、词、句、段的翻译理解,实词、虚词的积累,掌握通假字、词类的活用等。针对这几个环节,教师确实教得细致而又深入,扎实而又活泼。

但是,如果把古诗文教学只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未免有些狭隘。我们还应当设计一些“写作”训练,让学生涵咏古诗文的同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文谈谈在古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的几种做法。 一、改写 如:在《石壕吏》教学结束后,我先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改写成白话体的记叙文。

有学生这样写到: 故事发生在公元758年,为了平息安史之乱,九位节度使,率军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

唐军全线崩溃,于是开始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

杜甫背着行李正在急匆匆地赶路,他不时地举目四顾,此时此地,没有过往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凄凉的寂静,风,一阵又一阵的吹过,它,在向人哭诉,哭诉这里发生的一切。时不时传来阵阵哭诉,那是家人在为已故的亲人而落泪,或是已故的亡灵在向亲人诉说生前的自己。

傍晚时分,杜甫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

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位老婆婆为诗人送上了一碗凉开水…… 从这段改写的文字看,小作者能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写作,叙事具体,语言流畅,也不难看出小作者对战乱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能够自由思考,教师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从意义上与古文的作者进行了情感对话。

二、扩写 我在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就要求学生借用文章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性的短文,并设计了这样标题:《逆境造就人才》。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到: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历经磨难,他们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击败了吴国。

设想,如果当年勾践战败后,一蹶不振,如项羽“自刎乌江”的话,打败吴国的壮举将不会载入史册。爱迪生少年不得志,终究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

可见,逆境对于有志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锻炼志者的意志,激励志者进取。在逆境面前,志者顽强求生,发奋图强。

因而志者能获得坚强和无畏。这充分说明了逆境造就人才。

通过这一片段,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读懂了文章,他对人生忧患的认识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学生在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过程中,能查阅大量类似的资料,才能写成这样优秀的文章来。

使学生在所学文本的基础上,能更多地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材料进行写作的能力。 三、诗歌译写 曹操的《观沧海》通过描写诗人站在碣石山看到大海的雄伟景象,抒写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诗人笔下的大海,融入了诗人观海时的体验、感受,赋予大海以新的形象。

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译写成散文。 有一个学生就这样写道:从东面登上碣石山,观赏着浩渺无边的渤海景象。

你看那汹涌澎湃的波涛,多有气势;你看那高高耸立的山岛多么壮丽;你看大海包孕万物,吞吐日月星辰,多么广阔。 还有一个学生写:“观沧海多悲壮,你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多代表愁,秋风刮催着树叶,发出呼啸的声音,让人很悲伤,巨大的波涛在海面汹涌而起,这里给人悲壮之感。又如,在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段抒情的文字。

有个学生这样写的: 清晨古寺的情景,旭日初升,光照山上的树林,幽深的小径。小径后的禅房。

鸟儿自由的鸣唱,空明宁静的潭水,一切都是那样的幽静。细细品读这些景物我能够体会到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安宁,愉悦。

可见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主题思想,提高了认知水平。 四、借文意编故事 在教《诗经》两首时,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编讲。

让学生把意境优美的诗歌演绎出美丽的故事。先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精美的语言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个环。

2.如何把古典诗词名句引入话题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仍处于“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学生面对作文,望而生畏,感叹作文之难。学生们曾经“寻寻觅觅”,“踏破铁鞋”,终究有时“山重水覆疑无路”。

其实,我们不怕学生学不好,就怕自己没教法,如果让学生走进唐风宋雨,明风清俗,采摘诗词精粹,则可让作文语言耳目一新、流光溢彩。在作文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引用一句或几句精当的诗词名句,往往会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

现以我班的学生作品示例:美丽的桃花流水中的一条鲜肥级鱼,青山白云间的一排闲翔白鹭。满蹊红花,满湖夏荷,满图金仓,满眼梅花,已成历史的追忆,留下的是“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伦然而涕下”而伤感。

花枝草菱,漠漠水田,阴阴夏木,取代的是“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尘满面,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直指盆景间”。一段文质兼美的短文,意象鲜活,意境全新,化用张志和、杜甫、杨万里、陈子昂、杜牧的诗作,巧用修辞手法,选用富有变化的句式,“文中有诗,诗中有文,文中有画,画中嵌文”,使文章典雅而显书卷气,雅致大度而不俗,让人读之不觉心旷神怡,击节三叹!要想学生对诗词感兴趣,并且使诗词鉴赏有捷径可走。

3.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作文指导课件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

4.如何提高古诗的高效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古诗词试题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会出现的内容.那么我们知道,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境意高远,蕴涵哲理,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上完六年级古诗词复习,我对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了一次测试评估,有以下几种评估题式: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把诗句、作者、诗题用线连起来; (3)根据下列节日写出对应的诗句; (4)根据景物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6)按要求默写古诗. 题目并不难,但范围比较广.评价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一些以前学过的诗句大部分学生毫无印象,就连去年每人背出并都会默写、在我心目中已经过关了的诗句写对的同学也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啊!带着一头的雾水,我冷静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1.从我的教学方法看 (1)教学形式套路化:古诗教学中,我往往采用这样的套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认为这样的套路是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教学设计也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花大力气解决.先是逐字逐词地解释,再是理解每个句子,最后串讲整首诗的意思,到此便认为达成了目标.习惯于古诗教学模式化的我在备课时自觉轻松、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娴熟用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我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2)教学任务简单化:很多时候,在古诗教学中,我中国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却置古诗词文学营养和民族情结于不顾,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提壶灌之.将自己所认为的重点一股脑儿塞给了学生,以达到速成的效果.古诗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3)理解过程轻感悟:古诗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大.于是我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常常是课始学了生字读一遍,然后理解诗意后再读一遍,一首诗“学完”,总共读了两三遍.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所以,在学生的课本上看到的是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译文笔记.课后,我虽也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拍案叫绝,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 2.从学生积累效果看 课外积累重数量,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片面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再加上应试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宋词,一星期两三首,首首过关.结果学生越背越厌,凭借最短的有效记忆,糊弄老师.其实,这些所背的内容没过几天甚至几小时,早就遗忘了.真可谓是读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导学生背诵的古诗没有进行恰当的归类,全凭我的想当然,使学生的记忆产生误区,出现“问君能有几多愁”对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话. 平时的古诗教学误区重重,因此,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古诗词学习怎会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诗教学有实效性?这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基点激情感.教师要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品议、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因此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为契机.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乡的主题曲;《赠汪伦》是挚友篇;《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这一首首诗作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起到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和语文品质. 二、诵读书写促积累.背诵古诗促进积累,增强记忆,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读课上成背诗课,学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诗的诵读中拉开序幕,学生不只是会背即止,要温故知新,背得熟,记得牢.长期训练必将形成积累,增强记亿,养成习惯.其次书写古诗勤识字.用规范的文本,标准的章法指导学生在写字课上抄写、默写会背诵的古诗.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就不会出现“春眼不绝晓,处处吻啼鸟”的错误了. 三、以读为主悟诗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

5.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古诗词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的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的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艺术光辉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书都不少于四首古诗。

学习古诗无论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积累都有积极意义。因此,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诗歌所颂扬的祖国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诗歌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我在不断总结反思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力有效实践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积累经典古诗文。

6.学习古诗有趣的事作文大全

[作文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爸爸总要教我念几句古诗词,但是到了第二天便忘得一干二净,作文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那时候我觉得古诗词就是没有儿歌、童谣那么好听.要说在我记忆里能够留下一丁点美好印象的,也许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了,有一次听着老师一边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边学着鹅游水的样子,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那时,我发现古诗词原来还是蛮有趣的.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经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古诗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遨游其中,痴迷不已! 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 ,还给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呢! 记得去年有一次,学校组织了春游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小学五年级作文《作文 我和古诗词的故事》.太阳刚刚探出头来,路边的小草还含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小鸟在树上欢快地跳跃着,花儿展开着笑脸,一群群小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看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说一句赞美春天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我突然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便不慌不忙地说:“太阳才探半边脸,早有蜜蜂采蜜忙”,大家都让我这句不伦不类的打油诗逗得捧腹大笑.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地里,有一只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慢慢地停落在一片竹叶上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想捉住它.“嘘”,我怕惊动了蝴蝶,示意大家不要出声,自己却不经意地说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因为有古诗词一路相伴,那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也玩得特别开心. 还有一次,我跟几个伙伴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我自作聪明地出了一个题目:什么盘天上挂?“空中飞碟”“天宫一号”伙伴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非也,非也,是月亮也.”我故作深沉摇头晃脑地说:“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伙伴们听了我的解释后,个个仿佛恍然大悟,信服地点了点头,又让我暗自得意了一回. 这就是我和古诗词的一些小故事.我爱古诗词,我知道,我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她将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