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石鼓文集字古诗词

1.集字书法对联欣赏《石鼓文集联132幅》

集字书法对联欣赏《石鼓文集联132幅》后附释文说明共计图片60张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石上的篆书,故得名。鼓的直径约二尺,文字刻于石鼓中间部分,其文内容为四言韵文,记述秦国君游猎之事,故又名“猎碣”。直至唐初,石鼓一直被委弃于陕西陈仓之野(今陕西凤翔一带),故有“陈仓石鼓”之称,又因其地在岐山之阳,又称“岐阳石鼓”。石鼓文所刻书体在两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或称为“大篆”,又有谓石鼓为周宣王史官籀所书,故称为“籀书”。

/

2.请问倪宽赞集字古诗有哪些

这叫五言绝句。给些典型的诗歌你。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张迁碑集字古诗词对联

留云以景 御风而行 行万里路 览三代 霞中浮月 树表披风

灵禽守名节 仙鸿尚高风 文章故渊雅 风节自高骞 鸿景常成字 禽言雅有诗 周书无俗气 汉文有壅尸

人有山林气 文同金石声 留月除芳慕 披风御素弦 四时花不谢 八节草长青 芳原有胜事 艺苑重高文

晋字存淑懿 明书重雅风 览四时风月 读百家文章 林后风为近 山前月常新 山花送芳素 林月本高虚

诗有山林气 书兼龙虎姿 虎啸谷风起 龙跃景云浮 四诗风雅颂 三代夏商周 道在渊鱼思 文有金石声

书有五云体 字五百日功

八方生淑气 日五色焕天章 览千家述鸿绪 宗六艺守雅言 风八方征淑气 云五色焕天章 敦行以表风尚 树德可遗子孙

龙跃千重烟景 虎啸万叠云山 山高芳草不谢 树小珍禽时来 高人不随流俗 中山独有遗芳 弦月不容虚负 名山可共胜游

4.谁手里有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古诗,能拍几首吗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朝代:魏晋

作者:王羲之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