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翻译、、、[注释] [榆关]战国时关名,在今陕西榆林东。诗中用以代指长安。 [素]精白的绢。“束素”喻腰细软。 [横波]指眼睛。 [枯木期填海]即“期(望)枯木填海”,用精卫鸟衔西山木石填东海的典故。 [青山望断河]即“(期)望青山断河”。华山、岳山本一山,挡住了黄河的水流,河神巨灵将它劈为两座山,让黄河水从中流过。诗句意为希望二山相合阻断河水,喻自己南归的愿望极难实现。 “榆关断音信”是《拟咏怀》的第七首,抒写自己羁留异国不得南归的绝望心情。诗共十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开头两句,写自己远在北方,与故国音信断绝。用“榆关”代指长安,表明离故国遥远。一“断”,一“绝”写出了心中的孤苦和思念。 第二层是中间六句,抒写自己身心交瘁的痛苦。先说听异国之乐而伤心,“胡 笳”、“羌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身处异国怀乡的南方人听到北地的乐曲,当然会落泪、断肠。次写自己因愁苦而消瘦。(这两句虽然也成对偶,但句式结构不同,前句意为纤腰减如束素,后句意为别泪损伤眼睛。)最后说离恨、思归之心终不会消歇,在痛苦的折磨中一天天衰老。这中间的六句意思相近,但由伤心而消瘦,由消瘦而衰老,程度在逐步加深。 第三层是最后两句,借用书典,说明自己南归的意愿的强烈和难以实现的悲 哀。“枯木期填海”,就是期望枯木能填平东海,用了《山海经》中的典故;“青山望断河”,就是盼望青山能阻断黄河,用了《水经注》中的典故。这两个典故的运用,有着多层含义。首先表现南归愿望的强烈,精卫鸟执着如一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盼望华、岳二山重新阻断黄河也是大胆之想。其次,又暗示自己的希望怕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对于精卫填海,陶渊明早就说过:“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望青山断河也纯是幻想。但诗人明知极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却仍不死心,决不放弃这样的愿望。最后两句就表现了这种希望与绝望反复交织与更替的复杂内心活动。这首诗的前八句已从各个方面抒写了盼望南归的情怀,结尾的两句如果继续申说盼归之意,诗篇就难以感人。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结尾既需要把全篇的感情强化、深化,又需要生发新意,令人产生回味不尽的感受。此诗结尾的二句用典抒情,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引自周明) 我想看了上面的文字,你应该可以了解大意了。 2.古诗词句翻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 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路悠长而且很遥远,我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 ---漫漫:长。修:长。 兮:语气词,相当与“啊”。 将:将要,还要。 求索:寻找。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 3.翻译这首古诗词的白话译文,会采纳宋词鉴赏·《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③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④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⑤ 【注释】 ①巫山一段云:本唐教坊曲名。后成词调名。《草堂诗馀别集》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云:“一作《感怀》。” ②古庙:巫山上的妙用真人祠,即巫山神女庙。青嶂:即青山。巫山十二峰相连似屏障,故云青嶂。行宫:离宫。本指帝王巡幸所住的宫室。词中指巫山楚细腰宫,今存遗址。③妆楼:指细腰宫寝楼。④云雨:相传楚王梦见巫山神女,神女自称:“居巫山之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见宋玉《高唐赋序》)烟花: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犹言美好的景象。⑤啼猿:巫山古代多猿。《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诗词中颇多提及。 【译文】 古老的巫山神女庙,傍依着青山翠嶂,年代悠久;当年楚王巡幸的行宫,枕依着绿水江流。就在这青山碧水里,闭锁着当年的妆楼。呀!说不尽的往事悠悠。 巫山的神女峰呵!朝为云、暮为雨,朝云暮雨意未休,美好的花朵哟!春时开、秋时落,春去秋来似水流。那哀鸣的猿啼声哟!为什么你要传入这客子孤舟?那舟中的行客哟!早已不胜其愁! (王 洪译) 【集评】 明·汤显祖:“客子常畏人,酸语不减楚些。”(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明·沈际飞:“宛行湘川庙竹之下。”(《草堂诗馀别集》卷一) 清·朱彝尊:“黄叔旸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珣此作,实唐人本来辞体如此。”(《词综》卷三) 清·陈延焯:“‘啼猿’二语,语浅情深。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猿啼乎?”(《白雨斋词评》) 【总案】 词人乘舟沿江而下,经三峡,目睹青山,耳闻猿啼,不禁想起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所写的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写了两首词,此其二。由写景、叙事融合想象,借细腰宫遗址抒发古今兴亡的怀古之幽情。上片从神女祠写到楚行宫。“山声水色”句承前,慨叹美好的山色水光只能幽闭美丽的神女和宫妃,其言外之意耐人回味。下片“云雨”二句不仅写巫山之景,且触景抒情,大发个人身世之感慨。“啼猿”二句概括《水经注》之意境,注入个人行役之悲,含蓄深蕴。词中多用典,但不觉用典,词人把典故糅合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之中,使得形象鲜明、语意流畅,低徊留连,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4.古诗词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小传】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贵州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此外在书画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 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 5.古诗词译文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6.翻译古诗词自从你我分离,我对这世间的一花一木都失了兴致,永远也不忘世间人的无情。在黄昏时候竟下起了小雨,是雨在送夕阳归去吧!这时的花在我眼里是易凋谢的,就像我含泪看你离去,心又死了一回。 风吹乾了我的双颊上的泪痕,但…乾了又湿,湿了又乾,想将心事写在笺上,让笺随风飘到你身边,於是我独倚栏杆。唉…我在痴人说梦,这是难如登天的事阿。我成了孤独的人,过去永远也无法挽回了,心常像病了似得恍神,像秋千一样摆动…往前往后,却仍争不拖上头的枷锁,仅是摆动,无法飞翔。 深吸一口气,冷意满怀,随著报更声,夜是越来越深了,我意识却反而更清楚,想起那些过往…那些难过悲伤独自尝,怕人问起,於是咽下苦涩,笑脸迎人的过往 7.古诗词翻译标题】:示儿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得道如良贾,深藏要若无。 冶金宁辄跃?韫玉忌轻沽。 儒术今方裂,吾家学本孤。 汝曹能念此,努力共枝梧。 懂得事情(事物)规律就是好的买卖人(商家),深藏胸中表面看去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做人就像冶炼一样东西,需要时间和火候,怎能一蹴而就?深藏着的名贵宝玉不可轻易进行估价。 国家战乱,儒家思想当今已经四分五裂,我们这一家学习儒家学说显得更加孤单,但绝不可以放弃。 你们(指儿子们)如果能够想到这些(道理),那么就一起努力共同支持、坚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