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景色让人流连忘返的词语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鹅毛大雪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如登春台秋月春花 秋月春风 皮里春秋 暮云春树 满园春色丽藻春葩 口角春风 虎尾春冰 寒木春华 大地回春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阑珊 齿牙春色 春蛙秋蝉春诵夏弦 春生夏长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笋怒发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丽藻 春暖花开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风沂水 春晖寸草唇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春雨如油 寸草春晖 大地回春 雨丝风片 寻花问柳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2.关于形容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的成语和句子流连忘返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拼音] liú lián wàng fǎn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葛中》:“未几;花渐含苞;百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 [例句] 这里优美的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近义] 恋恋不舍 依依不舍 逐宕失返 乐不思蜀 。 [反义] 迷途知返 3.形容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的成语有哪些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语出] 《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葛中》:“未几;花渐含苞;百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 [正音] 连;不能读作“liàn”。 [辨形] 忘;不能写作“往”;返;不能写作“反”。 [近义]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反义] 迷途知返 [用法] 多含褒义。多用于对景物的迷恋。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恋恋不舍”有别:~常指人对景物、地方;有“忘了回去”的意思;一般不作状语;“恋恋不舍”指人与人之间的依恋;没有“忘了回去”的意思;多作状语。 [例句] 精致、秀丽的苏州园林使游客们~;乐不思归。 [英译] linger on;forgetting to return 4.形容心情风景优美的句子1、身未动,心已远。 2、我和西藏之间,只隔着一张火车票! 3、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真让人流连忘返。 4、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5、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6、背上行囊去远方,那个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7、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 8、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9、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 10、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11、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12、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1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4、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15、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6、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17、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8、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1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20、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21、旅游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 22、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23、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 24、旅行的意义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 25、想呼吸着每座城市的空气,想感受着每座城市的人儿,想看着每座城市的风景。 26、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27、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28、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29、一个人旅行,不理会繁杂的琐事,自由自在地,去体验一个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欢笑。 5.形容风景很美,自己却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的诗词有那些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背 景】[编辑本段]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评】[编辑本段]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6、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 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