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2.描写夏天荷花景色的诗句有哪些描写夏天荷花景色的诗句有: 1、《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2、《得胜乐·夏》元代:白朴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3、《采莲曲》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荷花》清代: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莲花》唐代: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3.描写夏天荷花的句子,词语,小段,诗句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形容夏季荷花美的诗句写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5.求描写夏日里的荷花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诗词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3]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2] 希望可以帮到你! 6.描写夏天荷花的诗2首1、咏荷诗 作者:江洪(南北朝)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扩展资料: 江洪(约公元502年前后在世),南北朝时期南朝诗人,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人。梁朝天监末年曾任建阳令。 齐竟陵王萧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一寸,为诗四韵。洪与萧文琰、丘令楷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仕梁为建阳令,坐事死。洪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传于世。 2、小池 作者:杨万里 (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扩展资料: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7.描写夏日荷花的诗句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 3、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4、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5、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描写夏天荷花的诗句。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6、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8.描写夏天观赏荷花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欧阳修《采桑子》 9.夏天荷花的诗词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