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张骞的古诗有哪些1、《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唐 上官昭容 倩语张骞莫辛苦2、《有感五首》唐 杜甫无处觅张骞3、《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唐 杜甫 查上似张骞4、《摸鱼儿·望关河》宋 苏泂 任槎上张骞5、《清平乐·天自织》宋 陈德武 乘槎偶认张骞6、《水调歌头·我有一竿竹》宋 夏元鼎西北见张骞7、《西河·天下事》宋 王埜绝域张骞归来未8、《酬太常从兄留别》唐 武元衡 张骞随汉节9、《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唐 元稹 张骞却上知何日10、《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唐 沈亚之 逢波逐浪送张骞11、《梦仙》唐 韩偓 深羡张骞去不疑12、《梦仙谣》宋 廖融拟就张骞搭汉槎13、《木兰花慢·状骊歌慷慨》元 胡祗眇月窟张骞14、《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赵子昂画像并》宋 方回 适与张骞遇西域15、《朱丞相赴宣州四十韵》宋 葛立方遣使屡张骞。 2.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诗有哪些张骞,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后世歌颂张骞出塞的诗句有很多: 1、入关·羽檄起边庭 吴均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 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 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2、览张骞传 邵谒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 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不见杜陵草,至今空自繁。 3、张骞冢祠 (宋)文同 中梁山麓汉水滨,路侧有墓高嶙峋。丛祠蓊蔚蔽野雾,榜曰博望侯之神。当年宝币走绝域,此日鸡豚邀小民。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靡坏财力由斯人。 4、博望侯墓 (宋)张俞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5、张 骞 (宋)陈普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 6、张 骞 (清)谢启昆 博望初乘贯月槎,龙庭万里欲为家。玉门以外安亭障,金马从西致渥洼。凿空安能得要领,开边不异控裦斜。轮台诏下陈哀痛,上苑犹栽苜蓿花。 3.描写出塞西域的古诗词, 急~~~~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汉代历史 张骞出塞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 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 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蕃)、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 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它们面积不大,多数是沙漠绿洲,也有山谷或盆地。 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 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 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张骞,汉中成国人。 他是一个意志力极强、办事灵活而又胸怀坦荡、善于待人处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来,在匈奴十多年,始终保持着汉朝的特使符节,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生了儿子,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机会。 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5.夜帐古诗张骞古诗词鉴赏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空”字,写出了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 6.关于出塞的古诗大全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yangjin790914 出塞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有长于七绝,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古以来,国家之间就经常在边关要塞为了争夺地盘、拓展疆土,而发生战争。唐朝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国家经常发兵侵扰北方边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征战沙场战死沙场但使龙城飞将在明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征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不教胡马度阴山度:度过,跨过李广:西汉名将,他一生身经大小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六、体会诗情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七、背诵诗歌边塞诗从军行(唐)王昌龄凉州词(唐)王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7.出塞的诗词全诗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