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韦庄诗

1.求韦庄的诗词

伤昔 韦庄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思帝乡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长安旧里 韦庄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定西番 韦庄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恨何穷。 定西番 韦庄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更漏子 韦庄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古别离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归国谣 韦庄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河传 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晨。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这些够么?老实说很多的,你去那种收录古诗词的网站查一查就好。

2.诗人韦庄的一首唐诗

稻田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

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鸶千点雪,

破烟来入画屏飞。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使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而长江流域却较少遭战乱浩劫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这一角社会现实。这首诗不啻于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 。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3.古诗《台城》(韦庄)和《小松》(杜苟鹤)的赏析

1;“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鉴赏 台城位于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 ”条下载 :“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那么,从它始成到荒圯的数百年间,饱经时代风雨涤荡,富有兴废存亡的特定象征意义,本身就包含着异常复杂丰厚的历史内容,所以往往触引起诗人深刻的沧桑世事之叹,对于生当季世 、胸怀沉重亡国忧虑的韦庄来说,亦是如此。

不过,诗的首联并未即此挥发直言,专注在“台城 ”本身措意 ,而是转向一个较宏阔的地理人文环境,通过自然景色的映托导引,再进一层锲入到主观感受意识之中 。金陵地处江南,“霏霏”正是状写其 多雨而细密如丝的气候特征,芳草弥蔓,绿遍江岸无远不达,一个“齐”字既是形容它又点明季节,这里暗含了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江南三月,暮 春草长”的意思。

总之 ,“江”、“雨”、“草”三者交 衬共融,构筑出一派迷蒙清幽、如烟似雾的境界,构建起某种客观物象与心绪的对应,其间至少有两方面的意味。金陵于六朝时称建业、建康,作为它们的都城,一直为宫廷所在地和皇公贵戚的活动中心,歌舞饮宴,竞相奢靡,可谓繁盛至极,但这里也是权力角逐的之地 ,三百余年间战乱频繁,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迭番更代,犹如走马灯一般,教人顿生目不暇接之感,直觉兴衰遽变,短暂的豪华亦难以持作凭依。

此其一,紧扣金陵旧都的社会历史价值意义去顾忆推想,侧重在人文内容;而其二则是江南春雨朦胧,细草凄迷的气氛环境所形成的轻柔婉曼景调 ,这属于金陵固有节候地域呈现着的自然风貌, 它们相互熏染滋润,暗暗逗出一个“梦”字。倘再作深层探究,“ 六朝”治乱盛亡的往事早已付诸浩浩江 流,无从踪迹了,而“江雨”“江草”却是年年如此,当下映入眼帘的,又是烟笼雾罩般的暮春景色,抚今追昔,自然人事对照,怎能不满怀惆怅迷惘,顿觉一切如梦里境像呢?况且韦庄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郊 )的世家大族 ,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 ,他自己却逢辰不偶, 半世落拓,大唐帝国也濒临灭亡,难道就要再蹈“六朝”覆辙吗?此际置身这雨丝迷雾,草光织烟的故都三月 ,更是似幻如真,直感恍惚“如梦”。

正当潜沉 到现实忧虑和历史反思的纷纭意绪中,留连踟蹰,忽地耳旁传来数声鸟啼,陡然惹起新的慨叹:鸟儿不解世事无常、治乱代变的严重,只依时序自在啼鸣,却让多情的人何以为堪?“空”字写出了因鸟声触发的感叹。 如果说前两句以总体观照的笔墨,描摹金陵的景光风物,而情隐景中 ,只凭“梦”字轻轻透露消息; 那么,后联则将目光回转到“台城”,正面点明题旨,并选择“柳”为高度凝聚的媒介形象,即景抒情,藉情统驭景,呈现了浓厚的主观指向。

就像京城是全国中枢似的,台城也是金陵的中枢,皇宫和台省(中央政府)都在这里,六代倾覆的最后一幕往往于此处结束,如陈后主得悉隋军已陷城,仓惶间遂同宠妃张丽华投入景阳井藏避,然终为隋将韩擒虎抓获,据《南畿志》:“景阳井在台城内。..旧传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一名辱井”。

类似的兴亡悲剧念之惊 心动魄 ,凭吊颓圯残败的前朝遗迹 ,最令人感怀不已。生出不胜今昔之慨,然而,堆烟叠雾的杨柳却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一如台城豪华鼎盛时,所以说它“无情 ”。

这里面也应有两层原因,一 是杨柳笼烟千古如斯,比照了六朝风流的短暂,俯仰间早归于衰歇消散 ;一是尽管阅尽历史的沧桑变幻, 昔时的绮窗朱颜皆化作今日的满目荒凉,但仍然有绿绕长堤、十里飘扬,故说它“最是无情”。其实 ,堤 柳本就无知 ,亦不予人事 ,由于韦庄从 “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托辞他向,归于“台城柳”的“无情”吧。

与韦庄同时代的张乔,也有一首以“台城”为题的诗:“宫殿馀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 。云屯雉 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

主旨亦不脱咏怀古迹、凭吊兴衰之类,但吟叹之下,总觉得情浅韵薄,过于泛滥而缺乏深沉切实的自我感受。韦庄这首诗就不然了,在空间场景的观照中,依次推出江雨、江草、啼鸟、烟柳、长堤,使之有机地汇合成一个富于地域季节特征的客观整体 ,然后再凭“ 梦 ”、“ 空”、“无情”、“依旧”等字的导引,便阑入包纳古今的时间内容,于是情景交融,表层自然物象和深层人事意义相共依托 , 从而拥载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与取向意识,那贯注全篇的,则是沉重的现实忧虑和人生失落感。

当然,这一切都藉虚处盘旋,寄寓隐在梦幻般迷蒙空灵的境界里,因之宛曲多味,神韵独高,直追盛唐王昌龄、李白诸家,只是那种深重的伤感气氛为时代的独特产物,迥异于前人的清明飘逸。 2;从侧面批评了对待人才问题上的世俗眼光。

《小松》(杜苟鹤)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