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明字廉文化古诗词

1.描写廉洁文化的古诗有哪些

《慷慨歌》年代: 先秦 作者: 先秦无名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廉吏而可为而为可为。贪吏而不可为者。

当时有污名。而可为者。

子孙以家成。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而不可为者。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独不见楚相孙叔敖。廉洁不受钱。

《拟古(二首)》年代: 明 作者: 宋濂秋蝉啼枯枝,朝夕饮风露。岂无百虫食,政以廉洁故。

黄昏鸣声悲,似欲有所诉。不受丹鸟知,反逢螳螂怒。

陨身亦何辞,吾能改其度。《卜居》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送向和卿还京》年代: 宋 作者: 杨时江湖多秋风,惝恍夜不眠。念子将北归,起视明星悬。

君平翠虬姿,耸身苍梧渊。高步隘八区,凌风上青天。

妙质蕴荆璞,宁须事磨镌。赠言以为别,妄意追前贤。

圣言乃常珍,含咀真味全。奇辞暂时好,过眼如飞烟。

洁身忌廉洁,触物冥虚船。吾方病羸茶去一,市药还自怜。

明日隔长陂,相望空惘然。《招魂》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归来!往恐危身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像设君室,静闲安些。高堂邃宇,槛层轩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冬有宎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经堂入奥,朱尘筵些。

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室中之观,多珍怪些。兰膏明烛,华容备些。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弱颜固植,謇其有意些。姱容修态,絙洞房些。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离榭修幕,侍君之闲些。悲帷翠帐,饰高堂些。

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

坐堂伏槛,临曲池些。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轩辌既低,步骑罗些。兰薄户树,琼木篱些。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室家遂宋,食多方些。

稻粢穱麦,挐黄梁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归来反故室,敬而无防些。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

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嬉光眇视,目曾波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二八齐容,起郑舞些。

衽若交竿,抚案下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

郑卫妖玩,来杂陈些。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

2.关于廉政的古诗大全

1、《石灰吟》明代: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

原文: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译文:清正廉洁、正直为做人的根本,秀丽的木材最终会成为房屋,精钢不会造成钩。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4、《招魂》先秦:屈原

原文: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译文: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上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

5、《七谏》两汉:东方朔

原文: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译文: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3.以“明”字为韵脚的古诗词

《春夜喜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月夜忆舍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晚晴》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宫词》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晚次鄂州》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

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夜书所见》

年代: 宋 作者: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带明字和仪字的诗词

《六州》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寰宇定,四海奉文思。书轨混,梯航凑,共戴昌期。稽古典、方咏京坻。耕籍丰民稼,敦本农时。陈羽卫、日月旌旗。衮冕次坛壝。帷宫宿设,梐枑相差。穆清端拱,星毕照罘罳。良宵永,为民广洽,庞褫奏、行漏昭庭燎,铙吹鼓曾颸。百神拥卫斗东移。明发俨皇仪。手揽洪縻。丰年万亿与千斯。德泽遍华夷。回旋辂、天临双阙,四方在宥,永保鸿基。

《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尝预岩廊政,终为社稷臣。作藩安旧俗,饮酒得贤人。

葬礼铙箫咽,明仪币马陈。泉堂一经掩,原上只麒麟。

《挽周南夫寺簿》

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时

狱寺平反助,仪曹簿正明。嘉猷新入告,天语重恩荣。

起滞方如此,论功百未成。茫茫天理昧,叹惜恨难平。

《乡饮酒倡和诗》

年代: 宋 作者: 曾颍茂

异席宾阶愧上西,喜观微俗顿风移。一堂酬酢古冠屦,千里循良世鼎彝。

诗继绍兴贤守句,教明直讲太平仪。辽辽旷典今重举,从此愚夫可与知。

《禁中闻莺》

年代: 明 作者: 章懋

禁苑花深昼漏迟,莺声遥在万年枝。不随舞袖歌金缕,却伴仙韶奏玉墀。

长信梦回欹枕处,琐闱吟罢倚阑时。东风空费如簧舌,不道明廷有凤仪。

5.带有“明”字的古诗有哪些

带有“明”字的古诗有:

1. 绝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 送义存出家:何况故乡贫与贱,苏秦花锦事分明。

3. 闺情:总为相思愁不寐,纵然愁寐忽天明。

4. 嫁女诗:水晶帐开银烛明,风摇珠佩连云清。

5. 哭女樊: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剩鸣。

1. 明。

2. 拼音:míng。

3. 部首:日。

4. 笔画:8。

5. 五笔:JEG。

6. 解释:

(1)亮,与“暗”相对。

(2)清楚。

(3)懂得,了解。

(4)公开,不隐蔽。

(5)能够看清事物。

(6)睿智。

(7)视觉,眼力。

(8)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

(9)次(专指日或年)。

(10)中国朝代名。

(11)姓。

7. 组词:

(1)点明:指明。

(2)明星: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

(3)说明:解释清楚,讲明;说明的文字。

(4)明净:看起来明亮而清楚;明朗和洁净。

(5)透明:物体]光线能通过的。

6.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7.关于廉洁的古诗句

1、赠刘景文(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砥廉哲理启示】 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

以至于后人常常用这一句诗来比喻和赞赏有气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我们的为官从政者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

2、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平明:黎明。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

冰心:清明纯洁的心,比喻心地莹洁。毛壶:玉制的壶,比喻高洁。

【砥廉哲理启示】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客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景象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这样的砥廉哲理。

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员,就必须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即在心灵深处清心寡欲、一尘不染,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3、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砥廉哲理启示】 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4、竹石 (清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砥廉哲理启示】 高尚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要像石灰那样,顶住千千万万的诱惑,经过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的磨炼,才能够形成,并且将清白留在人间。

5、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①浩荡离愁:无边的离愁。离:指离京。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向东指。

当时作者从北京城东的广渠门离开北京。【砥廉哲理启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新的生命价值,并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我们的所有为官从政者都应该具有龚自珍这样的胸怀,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社会,培养栋梁人才,培育廉洁风气,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怨无悔。

6、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砥廉哲理启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经使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感慨。

我的心要不相思,就像蚕儿吐丝,除非自己身死,决不结束。相思的眼泪,就像蜡炬自焚,只有烧尽成灰,才会停止。

这两句诗原本在于写相思之苦,并表达出至死方休的坚贞爱情。但是,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砥廉启示。

我们的人民公仆,作为社会精英,作为先进分子,理应像春蚕一样,为了百姓幸福,为了社会进步,无私奉献,吐完最后一缕丝;理应像蜡烛一样,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7、寒菊(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释】 ①郑思肖:1241-1381,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

南宋末年著名诗人。曾为宋太学生。

宋亡后,便隐居苏州寺庙,终生不仕,过着隐士般的“遗民”生活。②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

③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无穷无尽。

④“宁可”句:谓菊花宁可抱香枯萎在枝头。⑤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砥廉哲理启示】 在这首诗中,菊花不与百花一齐开,表现了它不同流俗、卓然超绝的气质与格调。它虽然“独立疏篱”,但并不感到寂寞、孤独,反而“趣未穷”。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具有宁愿“枝头抱香死”,也不“吹落北风中”的高尚节操和精神境界。我们的从政为官者在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