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父母告别子女的伤感诗句1、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译文 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2、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古诗有哪些表达对赞美父母之爱的诗句有: 1.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3.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4.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5.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6.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 7.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8.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9.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0.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全唐诗》 1.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3.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4.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5.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3.表现父母对子女或子女对父母的诗句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讴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早在《诗经》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而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连不识字的妇孺都会记诵不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接着,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 此外,就诗的艺术性看,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既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原因,也可窥见诗人的艺术探索之一斑。 一是浓情淡化,引起广泛的共鸣。共鸣,是文艺作品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共同激情,和作品主人公一起体验他的痛苦、磨难和愿望等;浓情淡化,是指作者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把浓烈感情融注在作品中而使读者觉着是淡然地传达出来的。这首小诗浓情淡化,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诗的审美客体仅是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所生发的感情;但它唤起的却是人们对母子至性情爱的体验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不从诗人对审美意识的理解去探求,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是最为习见的生活图景,而其中浸透的却是深入骨髓的感情。谁无父母,谁无兄弟?离亲别故在社会现实生活的人际活动中总会发生的,思亲恋故之情又谁能避免?人们读文艺作品,总是有所希冀的,解除痛苦,获得欢娱,哪怕是一瞬间的。一个作品的撞击力在读者身上引起的回应力应该是适度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作品没有提供特定的背景、环境及其他,但蕴藏的故乡之思的感情是深厚真挚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淡淡的说出,引起了至今千年的共鸣。《游子吟》使浓烈深厚的感情“轻描淡写”似地传达出来,在读者心理上,引起震动,像山泉沁入心脾,给人以某种满足、慰藉和感奋。总之,这首诗的情思、哀愁、艺术氛围都是淡淡的,然而人们却从中产生共鸣,引起反思和感奋。 二是冲淡的感情得之于平和的语言,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运用。这首诗是抒情诗,体例为乐府诗,它俚语入诗,明白晓畅,着语不多,纯是白描,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那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得出。从而较为适应广大读者的审美心理,使人们自觉地接受其诗歌的思想,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 总之,这首抒情小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称得起广泛流传千古不朽之作。而恋母、思乡、念国,似在人们情感上一脉相承而呈现阶梯性或说档次,因此这首小诗,在今天更能激起海外同胞思乡念国的情感,产生特殊的反响,那么,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上的探索也就有更值得注意的东西了。 4.离不开爸妈的人,怎么成语形容关于孝顺的成语:__1.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__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椿荣萱茂、双亲犹健)__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__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罔极之恩、昊天罔极)__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__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__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__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乌鸟私情、扇枕温被)__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还有以下:__孝子贤孙忠孝两全移孝为忠孝子爱日入孝出悌子孝父慈披麻带孝忠孝节义。 5.描写父母爱子女不孝的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zhidao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专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属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6.求以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的诗父亲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扶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父亲的来信 这封信来得是不是刚好 早一些我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掉 想着你我有一点点骄傲 多少年不曾这样被你拥抱 我一直以为我是你最不爱的孩子 外面的伤心里的苦,绝不愿你知道 到今天我才肯认真看看你的皱纹 每一条都连接我的人生 父亲啊,你能不能慢一点苍老 父亲啊,试着了解彼此会有多么重要 当别人在互相残忍理怨的时候 我愿意停下来听听你的心跳 流水啊,你能不能带着我回家 幸福啊,不该永远只是像天边的晚霞 如果我用孤独才能换得全世界 这样的梦我一点都不想要 你的信,写得从不会太长 好的话,留着默契为我们慢慢讲 想着你,我有一点点紧张 多少年不曾这样把你拥抱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 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 感谢你啊举起了我金色的童年啊。 7.关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的谚语,名言和诗句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还有冰心的<;纸船>; 泰戈尔的<;金色花>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