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4节气诵读古诗词表演

1.什么是24节气诵读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人民为适应“天时“、“地利”,获得好收成,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综合了天文与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所创设的。

“节”的意思是段落,“气”是指气象物候。

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迹上的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地球因太阳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因为地球绕太阳环转一年转360度,将360度分成24份,每份是15度,15度为一个节气,即每个节气约15天,这就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了,而每个节气的专名,均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属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的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中国何以成为中国?那些伟大的诗歌,是构成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诗歌,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们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于是,就有了我们的“24节气诵读古诗词”学习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配合古诗词赏析写作,在孩子们的笔下,唐诗宋词、书法国画、民风民俗、古典音乐······以及我们身边叶芽的萌发,百花的绽放,木叶的凋零,初霜的暗飞······都将沿着农历节气这条线索被一一穿起,恍若一挂珠链。

在“24节气诵读古诗词”课程中,诗词慢慢感染上节气的温度,冬天,雪花漫天飞舞时,我们吟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心里就有一种温暖和宁静;春天,生命蠢蠢欲动,“青梅如豆柳如眉”,这岂止是春天的景色,这就是春天里每一个蓬勃的生命;夏天,黄梅时节,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幽静和深渺,也源自我们生命的感发;秋天,本身就是属于诗词的,天凉了,叶落了,慢慢地,白露为霜了,我们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美好的寻觅,对另一个自我的寻觅,对我们也许永远都不能企及的人生境界的寻觅,让这个秋天有了诗意。

2.朗诵古诗“二十四节气歌、村居、所见、山行、江雪”,用什么配乐好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主要是节气的,歌颂劳动者的,音乐人李秋林老师改编演唱过,用客家话唱的民谣歌曲,你可以参考他的,或者朗诵的时候直接用他的伴奏作为配乐背景。

还可以用很正常的古筝,古筝曲是万能的,也比较应景。

2.《村居》清代诗人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副初春时美丽景色,有树有烟,有儿童放纸鸢,活泼欢快型的,可以用那种音调比较高的横笛做背景,我记得网游《天下3》里面有一个类似的音乐,貌似是进入江南的时候会有的,《天下3》里面的配乐都很好听,大概有5、6首,你可以找来听听。

3.《所见》 清代诗人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就牧童放牛,忽又转而捕蝉,大概表达牧童天真无邪,诗人“真性情”。配乐的话通俗一点就牧童吹横笛,找个横笛或者箫声配乐,特别一点的就是埙,声音低沉悠扬,很有feel。

4.《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就写景,生机勃勃的景象,万能的古筝、洋琴之类的吧,感觉不错,或者直接用高山流水。

5.《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比较特别,表达作者孤傲清高、不与世俗同流的感情,而且景象也是萧瑟、寒冷,比较适合铿锵有力的、抑扬顿挫型的,找个类似的古筝或者箫声,要不就直接笑傲江湖琴箫合奏的配乐。

啊,其实我也很喜欢古风曲,有些日本的轻音乐也很不错,被国内各种音乐人拿来当配乐翻唱,都挺好听的,我最近听的是那个Refrain 和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后者被改编成歌,填了词,相爷唱过,好听

3.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歌,五个以上,急用

立春

人间尚未暖,

百草皆已春。

长溪吁潺潺,

远夜悠深深。

北极君《二十四节气》

夏至

蝉歌入夏至,

一日当两日。

异幻五月天,

却晴又不是。

北极君诗歌《二十四节气只凤凰》

小暑

----北极君著

盛夏艳阳天,

百鸟避暑炎。

孤零桐枝上,

戾尽万般难。

北极君24节气诗歌《只凤凰》

大寒

向天呈借三亿风,

却降白银数不清。

未敢轻藏春屋里,

只做白衣度寒冬。

---北极君24节气诗歌《只凤凰》

大雪

做到痴梦白,

还愿雪花开.

全怪此风紧,

吹落眠云台.

北极君《只凤凰》

4.关于24节气的古诗

1、惊蛰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2、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雨水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夏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5、立夏

《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5.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