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智慧的古诗词大智若愚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兰质蕙心 【解释】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聪明才智 【解释】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聪明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冰雪聪明 【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绝圣弃智 【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锦心绣肠 【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 2.形容智慧 的古诗词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补充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形容人充满智慧的成语形容人充满智慧的成语有: 1. 足智多谋 zú zhì duō móu {解释}:意思是富有智能,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足智多谋,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2. 不测之智 bù cè zhī zhì {解释}:测:估计;智:才智,智慧。不可估计的才智。形容智高才广。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出处}:《鬼谷子•本经阴符》:“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3. 高世之智 gāo shì zhī zhì {解释}: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一》:"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 4. 才智过人 cái zhì guò rén {解释}:才:才华;智:智慧。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用法}:作谓语;含褒义,多用于评价人物方面。 {出处}:《宋史·李仕衡传》:“仕衡前后管什事二十年,虽才智过人,然素贪,家赀至累世万。” 5. 材高知深 cái gāo zhì shēn {解释}: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的才学。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6. 百龙之智 bǎi lóng zhī zhì {解释}: 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聪明 {出处}:《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扩展资料: 除了成语,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的小故事,例如:《狮子的错误》 弗吉尼亚州的W.C.里夫斯建议林肯放弃萨姆特和皮肯斯城堡,以及南方各州的其他联邦产权。林肯说:“你记得狮子和樵夫的女儿这个寓言吗?”“那倒没听说过。”里斯夫大惑不解。于是,林肯便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一只狮子深深的爱上了一个樵夫的女儿。姑娘的父亲说:“你的牙齿长了。”狮子就去找牙医把牙齿拔了。它回来后又找樵夫提亲,樵夫说:“还不行,你的爪子上的指甲太长了。”狮子又去找医生,把指甲也拔了,然后回来要姑娘嫁给它。樵夫看到狮子已经解除了武装,就把它的脑袋打开了花。林肯最后说:“如果别人让我怎样我就怎样,那我会不会也是这个下场啊?” 启示:再尖锐的牙齿,再锋利的爪子,也比不上一个会思考的脑袋。 参考资料: 1. 中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网:形容人有智慧的成语 2. 豆丁网:常用描写智慧的成语16个 3. 在线成语词典 4.形容聪慧的诗词1、誓以智慧水 唐 白居易 《自觉二首》 2、贪残薄则智慧作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3、智慧周则贪残囚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4、智慧犯之兮不复忧 唐 阎朝隐 《鹦鹉猫儿篇》 5、智慧舍利佛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 6、智慧只足劳精神 唐 韩愈 《感春四首》 7、常持智慧剑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8、智慧身金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9、常持智慧剑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0、智慧身金刚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11、藏伏聪明智慧 元 马钰 《满庭芳 赠淳化老乔先生》 12、勤磨智慧刀 元 谭处端 《南柯子·频剔灵明烛》 13、智慧男儿 元 丘处机 《沁园春·智慧男儿》 14、修成智慧刀 元 侯善渊 《南柯子·匹配阴阳理》 15、释明智慧深 元 尹志平 《巫山一段云 劝世》 16、须凭智慧 元 尹志平 《无俗念·参差万有》 17、能生智慧香 元 尹志平 《悟南柯》 18、智慧男儿 元 尹志平 《踏云行 赠长春宫道众》 19、方外生智慧 元 高道宽 《苏幕遮·药无穷》 20、小乘无智慧 元 牧常晁 《临江仙 以上并见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卷五》 21、于何荣智慧 魏晋 陶渊明 《桃花源诗》 22、人民智慧虹为路 现代 老舍 《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 23、智慧用益出 近代 柳亚子 《放歌》 24、悟了不行乾智慧 宋 白玉蟾 《万法归一歌》 25、遍分智慧灯开暗 宋 释契适 《观音诗》 26、提智慧剑 宋 释行瑛 《偈十六首》 27、自是顽痴无智慧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28、外道聪明无智慧 宋 释印肃 《颂证道歌·证道歌》 29、智慧尚归父 宋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0、智慧弓 宋 释祖先 《偈颂四十二首》 31、我所得智慧 宋 释祖珍 《偈三十五首》 32、巧拙无由智慧侵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3、玄谈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4、玄谈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5、异境凡从智慧生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6、智慧宜从高见识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7、方便门开智慧花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38、我有智慧空 宋 宋太宗 《缘识》 39、非干智慧中 宋 宋太宗 《缘识》 40、无碍逍遥通智慧 宋 宋太宗 《逍遥咏》 5.表示智慧的诗词1.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6.求一句体现智慧的诗词《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肖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7.描写智慧的诗词《巫山一段云 劝世》 元 尹志平 道显清虚妙,释明智慧深。 仲尼仁义古通今。三圣一般心。 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 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 《南柯子·匹配阴阳理》 元 侯善渊 匹配阴阳理,婴公伴细腰。调和铅汞要终朝。 水底金精,移入火中烧。炼就通神剑,修成智慧刀。 降龙伏虎斩邪妖。夜吐光芒,谁敢语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