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西湖雪景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碃敞百缎知等版劝保滑。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2.形容西湖雪景的诗句1、《重别西湖》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译文:春花开了,却又下起雪来,鹰隼在寒秋抚着寒翠的枝条。那些翎毛花鸟呢?只能像你我一样,憾别在溪桥之侧。 2、《水仙子·西湖探梅》元代诗人杨朝英 原文: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译文:雪后初霁,天地仿佛巨大冰壶,皎洁晶莹。我往西湖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小桥,嘲笑王维《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宝剑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3、《冬至后西湖泛舟》唐代诗人李郢 原文: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释义:冬至后寒风渐衰,湖面冰层时折断。如摇动云母的扇子靛蓝色,像破碎珊瑚树满盘枝杈。 4、《苏武慢 其八 并序》元代诗人凌云翰 原文: 驴背驮诗,鸱夷盛酒,晓踏苏堤残雪。 露阙云门,璇阶玉宇,照耀日华光洁。 译文:驴背上驮着诗词书籍,革囊盛酒,在早上的时候踩在西湖堤上的残雪。露洒在云门,璇阶玉宇,散发着洁白的光。 5、《同岳大用抚干雪后游西湖》宋代诗人杨万里 原文: 湖暖开冰已借春,山晴留雪要娱人。 昨游未当清奇在,路冻重来眼却新。 译文:湖水暖,冰已化开,山晴但是还有留雪好像在戏弄人。昨天游览的时候感觉很新奇,路冻重来眼却新。 3.描写江南雪景的诗句1、《杂曲歌辞 杨柳枝》五代:孙光宪 原文: 闾门风暖落花干,飞遍江南雪不寒。 独有晚来临水驿,闲人多凭赤阑干。 译文: 苏州古城西门风暖落花都干了,江南的雪不寒冷。独自在晚上来到临水驿,闲人大多都倚在红色阑干上。 2、《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清代:龚自珍 原文: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译文: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 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 3、《菩萨蛮(腊梅)》宋代:韩元吉 原文: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 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 译文:在江南雪里好像玉一样,换了新装束风流倜傥。一缕一缕像金色的衣服,散发出阵阵浓香。 4、《重别西湖》唐代诗人李绅 原文: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译文:春花开了,却又下起雪来,鹰隼在寒秋抚着寒翠的枝条。那些翎毛花鸟呢?只能像你我一样,憾别在溪桥之侧。 5、《冬至后西湖泛舟》唐代诗人李郢 原文: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 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 释义:冬至后寒风渐衰,湖面冰层时折断。如摇动云母的扇子靛蓝色,像破碎珊瑚树满盘枝杈。 4.描写西湖雪景的诗句1、《重别西湖》唐:李绅 原文: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释义:西湖边青梅树叶,眼看就要凋零。水面上的鸳鸯鸟,孤单向远方游去。箫声中,虽然吹走春花的颂歌,但花却易落。织布织出来的羽毛,如何生动?春花开了,却又下去雪来,鹰隼在寒秋抚着寒翠的枝条。那些翎毛花鸟呢?只能像你我一样,憾别在溪桥之侧。 2、《水仙子·西湖探梅》元:杨朝英 原文: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释义:雪后初霁,天地仿佛巨大冰壶,皎洁晶莹。我往西湖看梅,骑着小驴踏着雪渡过溪上小桥,嘲笑王维《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宝剑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5.形容雪景的诗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此诗前两句描写雪景,运用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沾青枝、使青枝变白的状态,也暗写了诗人临窗观赏的经过。后两句抒情,以希冀大雪覆盖“人间恶路歧”来表达诗人铲平人间罪恶的心愿。这里,上文的描写雪景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而下文的抒情则使上文的写景有了着落,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雪中忆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雪: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2.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6.形容雪景的诗句描写雪景的诗句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回答者:Milk乖孩子 - 试用期 一级 1-29 18:4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描写西湖雪景的古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朝杨万里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