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018高考人教版古诗词鉴赏

1.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20篇(最少20篇)

2010年高考题(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③、被,覆盖。

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

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1)(3分) 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

2.高中人教版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约10780字。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一、原始时代的歌谣 劳动人民创作,口头相传。如一些劳动号子,他们是依照劳动节奏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体。

原始时代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密切关系,“音”重于“义”。节奏短促鲜明,诗句短小。

二、四言诗(诗经体) 产生时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代表作是《诗经》,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可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

句式四言为主,章法复沓,语言双声叠韵 《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如《氓》《无衣》《静女》等等 硕鼠 诗经 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

三岁言其久,女,通汝,你,这里指统治者。③“逝”读为 誓。

“去女”言离去。④“爰”犹乃。

“所”指可以安居之处。⑤德:惠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

“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译文】 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三、骚体诗(楚辞体) 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大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形式的歌谣。

其句式参差错落,多带“兮”字,宜于自由地抒发不同的情感,适于表现更复杂的内容。 楚辞体的特点: 1、带 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 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 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其优秀篇章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山鬼 楚辞《九歌》(节选)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译文】 仿佛有人经过深山谷坳,身披薜荔啊腰束女萝。含情流盼啊嫣然一笑,温柔可爱啊形貌娇好。

驾着赤豹啊紧跟文狸,辛夷为车啊桂花饰旗。披着石兰啊结着杜衡,折枝鲜花啊聊寄相思。

描写了一位极其有气质的美女形象,也被传说为一个山林中的神女。 四、乐府诗(杂言诗、五言诗) 时间为汉代,代表作品是《乐府诗集》。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不同层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真挚朴素的思想情感。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于家庭矛盾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苍天啊,我要与你(君的译法依情况而定)相知相恋,永远不变心。

除非高山被夷为平地,江河全部枯竭,严冬里出现隆隆的雷声,盛夏飘起白雪,天地连在一起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才与他分离诀别。 《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

它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晴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末日。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孔雀东南飞 (节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希望采纳。

3.高中古诗赏析

1).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4.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人教版)

初中(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50.己亥杂诗 龚自珍高中(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5.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

全文背诵: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课后的武侯庙书愤/陆游课后的临安春雨初霁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课后的三首要求掌握旅夜书怀/杜甫扬州慢/姜夔将进酒/李白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课后的浪淘沙苏幕遮/周邦彦阿房宫赋/杜牧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文中部分要求背诵的:长恨歌/白居易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六国论/苏洵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项脊轩志/归有光其实这本书考点蛮多的且基本都要求背送但是我们今年的期末关于语文知识的重点却放在了名著和语文常识上面(包括中国古典名及国外的经典散文名篇名人等)所以只背诵也不够了加油吧!!。

6.高中古诗词答题模版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二:(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三:(05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其表达的格式是: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7.人教版高中必背古诗词

背诵篇目建议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 P3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必修(二)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

4.短歌行 ——曹操 P33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1.蜀道难 ——李白 P45

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

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

4.登高 ——杜甫 P48

5.锦瑟 ——李商隐 P52

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必修(四)

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

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

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

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