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因人而异能力大小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很有实力,很有能力的诗词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卧虎藏龙 虎踞龙盘 雄才大略

厚积薄发 才高八斗 真才实学

踔绝之能 国士无双 文韬武略

大才盘盘 莫测高深 老谋深算

被褐怀玉 文武双全 胸中甲兵

人中骐骥 见多识广 身经百战

诗句: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关于古诗的押韵是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古诗学的韵脚是传说中的像一东,二冬,三江,四支……那样的东东……你看红楼梦里边湘云跟黛玉在中秋夜即景联句里边就是选的十三元,(好像是数柱子数的)……然后咏白海棠的时候也是叫个小丫鬟随便抽到的十三元……话说曹雪芹还真是喜欢十三元撒~~~

古时候的分韵好像有将近200韵呢……诗韵跟词韵也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诗体押韵规则更是极其繁琐……而且,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还会有不同的“流行”新规则……所以,总的来讲,古代的韵律是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的复杂的东东~~~不是照着平时讲的大白话随便自己琢磨出个“韵脚”就可以做诗做词了那么简单……随你“粤语,闽南话,客家话,温州话”什么的统统不行,编出来的顶多叫儿歌,不能叫诗词,因为好多字的古音今音都是相去甚远的……更别提方言了~~

古时候没有汉语拼音,但是也有自己的表音方法,历朝历代基本都有自己的韵书,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没有“官方语言”……最早的韵书叫切韵,然后还有广韵,重修广韵,集韵什么的之类的很多的书……而陆法言《切韵序》中说:“因论畅唬扳舅殖矫帮蝎爆莽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所以所谓的“切韵音”大概就是古时候折衷了南北的音系和古今异音的“官方”发音了……

顺便说下,所谓的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不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北京人少,京腔京韵流行范围不大,主要就是在京津一带而已,不过差异和普通话还是挺明显的,不要弄错了~~~

3.形容人野心很大,能力却不足的句子都有哪些

1. 心有余而力不足。

2. 人心不足蛇吞象。

3.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4.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5.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6. 得了灶伙望炕头。

7. 有心灭贼,无力回天。

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12.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13.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4.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5. 空想永远是空想,实践才是唯一真理。

4.形容有一身本领却不受重用的诗句

形容“有一身本领却不受重用”的诗句有:

1.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2. 英雄无用武之地。

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魏晋·左思《咏史》 意思是:自己有凌云志,万丈才,抱负宏伟,可惜却一生怀才不遇。

6. 英雄无用武之地。——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5《诸葛亮传》意思是: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意思是:千里马是指有才学的人,伯乐是指能发现才学的人 也就是说人才常有,而能发现人才的人不多。

8.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意思是:在当时因为皇帝心思根本不在求贤上,所以有才能的人根本得不到重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