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箫声凄凉的诗句

1.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

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

描写箫声的诗句有:

1.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2.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

详细释义如下:

1. 【成语】: 余音袅袅

【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解释】: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举例造句】:他的箫声余音袅袅,让人沉醉。

【近义词】: 余音缭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

2. 【成语】: 婉转悠扬

【拼音】: 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释】: 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举例造句】: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我们不禁侧耳倾听。

3. 【成语】: 清耳悦心

【拼音】: qīng ěr yuè xīn

【解释】: 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出处】: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举例造句】:这首曲子清耳悦心,让人喜欢。

4.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秋心三首·其一》

清代: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69405.aspx

2.形容箫声幽婉的语句(古诗词也可以)

梦江南(昏鸦尽)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又(新寒中酒敲窗雨)又(萧萧几叶风兼雨) 又(催花木歇花奴鼓)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又(隔花才歇康纤雨) 又(乌丝画作回纹纸) 又(阑风伏雨催寒食)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 又(梦回酒醒三通鼓)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又(点滴芭蕉心欲碎) 又(昨夜个人曾有约)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 又(春情只到梨花薄)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又(彩云易向秋空散)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 又(愁痕满地无人省)鬓云松令(枕函香)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 转应曲(明月)鹊桥仙(乞巧楼空) 又(梦来双倚) 又(倦收缃帙)青衫湿遍(青衫湿遍)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百字令(人生能几)沁园春(梦冷蘅芜) 又(瞬息浮生) 东风齐著力(电急流光)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又(烟暖雨初收)又(飞絮晚悠飏) 又(鸳瓦已新霜) 踏莎行(春水鸭头)又〔月华如水)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红窗月(燕归花谢)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又(月落城鸟啼未了)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又(眼底风光留不住) 又(又到绿杨曾折处) 又(萧瑟兰成看老去)又(露下庭柯蝉响歇)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秋千索(锦帏初卷蝉云绕)又(药阑携手销魂侣) 又(游丝断续东风弱)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又(何路向家园)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又(昨夜浓香分外宜) 又(风絮飘残已化萍) 又(欲话心情梦已阑)又(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平乐(凄凄切切) 又(青陵蝶梦)又(风鬟雨鬓) 又(画屏无睡) 满宫花(盼天涯)唐多令(丝雨织红菌)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又(黄叶青苔归路) 又(纤月黄昏庭院)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宇)又(谁翻乐府凄凉曲)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 又(桃花羞作无情死)又(海天谁放冰轮满) 又(拨灯书尽红笺也) 又(凉生露气湘弦润) 又(土花曾染湘娥黛) 又(白衣裳凭朱阑立) 又(谢家庭院残更立) 又(而今才道当时错)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飏柳)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又(风紧雁行高)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 又(手写香台金字经) 又(独倚春寒掩夕扉) 河传(春残) 遐方怨(欹角枕)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又(雨歇梧桐泪乍收) 又(欲问江梅瘦儿分) 又(泪浥红笺第几行)又(睡起惺忪强自支) 又(脂粉塘空遍绿苔) 又(记绾长条欲别难)又(五字诗中目乍成) 又(谁念西风独自凉) 又(十八年来堕世间)又(莲漏三声烛半条) 又(凤髻抛残秋草生) 又(肠断班骓去未还)又(容易香浓近画屏) 又(旋拂轻容写洛神) 又(十二红帘翠地深)又(一半残阳下小楼) 又(锦样年华水样流) 又(肯把离情容易看)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又(相逢不语) 又(断魂无据) 又(花丛冷眼)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谒金门(风丝袅)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又(夜雨做成秋) 又(红影湿幽窗) 又(眉谱待全删) 又(双燕又飞还)又(清镜上朝云) 南楼令(金液镇心惊) 生查子(调怅彩云飞)又(东风不解愁) 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玉连环影(何处几叶萧萧雨)又(才睡。

愁衾花碎)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又(知己一人谁是)望江南(挑灯坐) 忆江南(心灰尽) 又(春去也)。

3.形容萧瑟的诗句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秋天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求关于箫的诗词及赏析

1、采菱歌

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采菱时吹箫作歌的情景。

2、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吹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市郊,战国时是魏国首都,叫大梁,有古迹吹台。诗句中“箫管有遗音,”则说明远在战国时期以前,箫就为人们所喜爱,所流传,并建造吹台。箫不但能单独吹奏,合奏,还可为歌舞者伴奏。《咏怀》是一首古老的怀旧诗。

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落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词中描绘元夕之夜,到处火树银花,街上车水马龙,人们吹着笙、管、笛、箫,载歌载舞,民间欢庆闹元宵的热闹场面。

4、大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吟出: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用“箫声咽”描写伤别,寄托思情,可谓“箫声轻,情义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难舍难分的伤别意境。

然而,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经旧游》中一句:“凉月殷勤碧玉箫。”又给我们以清爽淡雅之感。

烟花三月扬州城古迹颇多,有历代文人留下墨宝,其中有诗曰:“何处玉箫天似水,琼花一夜白如冰”。玉箫琼花美不胜收。

5、伤友人悼吹箫妓 杜牧

玉箫声断没流年,满目春愁陇树烟。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6、箫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