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丽江指云寺的诗句

1.有丽江指云寺写一篇作文400字

写景作文:美丽的丽江古城

(引子)

烟花三月,春光明媚,我开始了为时八天的云南边陲一游.

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春城无处不飞花.在这里,我尽情地享受到了大自然赐予我的一切,不管是茂密的森林还是圣洁的雪山;在这里,我享受着各民族大团结的浪漫情怀.我看着傣家的象鼓舞,喝着白族的“三道茶”,体检着哈尼族的奔放与热情,赞叹着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回味着摩梭人的走婚之旅.

三月三十日(晴)

这是一幅宛如清明上河图的东方繁华古城——丽江!

她是我国四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其中之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云南的西北部,她古老的东巴文化更是一块令中外赞叹不已的神秘瑰宝.

丽江是个多民族小城,以纳西族为主.丽江古城仿佛是一座世外桃源,五彩花石铺就的小道穿街而过,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在这里被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布满小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情画意之景观.水中,名贵的鳟鱼及锦鲤在飘逸如发的水草中悠闲自在的游弋着,这是鱼儿的自由世界,没有人会打扰他们.沿河两岸民居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精细雕绘目不暇接,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着,处处绿荫飞花,名胜古迹随处可见.“高原姑苏”这个美名被她用之一点也不为过.

这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上而下以来就是滇、川、藏的交通枢纽,是从古到今的“茶马古道”.城中心的四方街更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五花石铺地,天天日薄西山以清水洗街,带着极浓的民族传统特色的商铺林立.一群纳西老人围转在一起载歌载舞,唱着古老而动人的纳西民谣,一派祥和之气象.

坐在街边民居的茶楼里赏着花,品着茶,看着如织的游人,凝眸着墙上纳西的象形文字,听着悠扬的音乐,一种怡然的恬静由心而起,让人置身于一种忘我的境界之中,如痴如醉.

2.关于丽江古城的诗词

1,《丽江古城雪景》 清代 牛焘

山城二月春正寒,香雾濛濛露未干。东风酿雨还酿雪,落皑满地玉栏杆。

译文:二月春初的丽江城中正是寒冷的时候,雾蒙蒙的露水一直未干。东风刮着酝酿着雨雪,满地皑皑白雪,雪映衬的栏杆跟玉似的。

2,《丽江雪山》 明代 程本立

玉龙峰高九千仞,日色晦明云气寒。

译文:丽江玉龙峰有九千尺那么高,阳光暗淡云雾笼罩,寒气逼人。

3,《送舒侍御》 明代 程通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青丝系玉壶,送客上神京。

译文:东风里夹杂着积雨,丽江城内阳光普照。玉制的酒壶上系着青色带子,送你去京城上任。

4,《栖霞春游见怀次吴自湖韵》 明代 黄佐

风和鸟语合,日丽江烟分。

译文:风和日丽鸟语声声和鸣,丽江上的阳光与雾气分开,景色宜人。

5,《丽江游》 当代 傅义

滇西丽江乃古城,世界文化之遗产。虽云古城实全新,虽今犹古无须辨。

译文:云南丽江是一座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虽说古城其实是全新的,但从古至今无需争辩。

3.描写云南风景的诗词

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 说民居的

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 说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

春城初感

春城漫步误为春,翠绿绵红气冷心。

云贵高原结露厚,潇潇洒洒雾中人。

拉市海观指云寺①

遥望玉龙雪生烟,身临拉市海成滩。

平平静静指云寺,也为善人渡善缘。

洱海印象

萦索苍山洱海云,清波入梦洗樱唇。

天生大理金花女,三塔篦梳玉美人。

别苍山洱海

云水峰峦簇群松,大理老城雾露朦。

踏落苍山残色雪,饮穷洱海异俗风。

三塔镇邪三百里,一溪源美涧千丛。

切身感受春城旅,确觉滇中大不同。

① 云南的旅游景点:拉市海在玉龙山脚下,指云寺坐落在拉市海南岸

1、山里云

画堂春 春之鸥语

彩云无意送春归,只将天意常违。留得春暖护芳枝,处处花飞。

南国鸥盟既誓,北冥乡梦长随。凭谁让我醉滇池,岁岁难回。

2古道驿主

春茶

春风催我到版纳,三月茶树吐嫩黄;

朝披薄雾夕卧盏,峨嵋雪芽散清香.

净几烹泉调古音,纤指弄壶冲玉汤;

青烟袅绕引北客,未卸冬霜把春尝.

3海萍

清风戏弄滇池月

二月春城花似锦,微风吹处琼枝曳;

湖畔垂柳知春意,柳丝轻晃海鸥别。

西下残阳浓胜血,依窗西望思君切;

君问归期可有期,清风戏弄滇池月。

4玲珑

丛芳夕照雨初晴,绿柳飘扬落絮轻。

紫燕剜

4.指云寺的历史及人文信息

在各方面的资助下,罗僧的苦心经营下,指云寺终于在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并请福国寺的具足(纳西族)大喇嘛为指云寺的住持。

经大宝法王认定后,具足成为十四世东宝活佛,丽维十三大寺总管。指云寺就这样迎来许多高僧和四面八方的各族信教徒。

两年过去,罗僧怎能忘记剑川藏客施主,驮着银子去剑川找那藏客奉还,以表深切的谢意指云寺指云寺(3张) ,可听说那位藏客在大地震中遇难身死,银子无人接受。罗僧悻悻回到丽江,回到拉市指云寺,拿银子购置了寺产田庄,以作长远之计。

为了铭记为指云寺的修建作过贡献的剑川施主,每年七月,寺内都要举行超度施主灵魂的法事。指云寺指云寺二百多年之后,指云寺在清代咸、同年间“乱世十八年”的民族战火中,化为乌有,给人以深深的叹惜。

光绪五年(1879年)在寺僧们的奔走呼号下,指云寺又重新巍立在拉市海边。据传原大门座西朝北,门口有两棵柏树,现还存一棵。

重修后的大寺,气势非凡,大门及大殿座西朝东,大门上方悬挂绿底直匾,上书“指云寺”三个金字,端庄有力,是清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后的第一任学官-雪山书院山长,云南石屏人,进士万咸燕所书,想必是战火中幸存的匾额。还有一块横匾是征西将军段承献带来云南都督唐继尧赠给指云寺住持,丽维十三大寺总管十五世东宝活佛(1860-1925)的,上书“热忱爱国”隶书四字。

活佛精通藏汉文,为明代丽江土司木氏后裔,清代土通判正宗继承人,俗称“木大喇嘛”,是位有改革创新精神的社会活动家。他曾随军到西藏平叛,立了奇功而授与此匾和五等文虎章一枚。

登上石级,站在大门口,透过枝叶茂盛的古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拉市海尽收眼底,给人顿然胸襟开阔,感觉大自然的生态和谐之美。经过几代喇嘛的辛劳,指云寺僧房多达二十四院,喇嘛一百多人,解放前夕还有五十九人。

高底错落的寺庙僧房建筑群,宛如一座山城,座落在青山绿树之中,碧海银波之滨,成为丽江五大寺中僧房最多的一个寺。雕凤的山门斗拱,繁密华丽,五彩缤纷,是清代丽江高超的工艺。

进入山门,扑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大殿,“指云法雨”四个斗大的白底黑字,悬挂在二层殿上,是清末七十岁的丽江知府李盛卿所写,笔力遒健,颇有大家之风。

5.描写丽江古城月色的诗句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译文:明月从天山出来,云与海之间一片苍茫搞得景象。

2.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李白 唐

译文:取下水晶的帘子,玲珑望着秋月。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唐

译文: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5.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译文: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译文: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7.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译文: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9.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0.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注释:既:既然。 不解:不懂。 徒:白白的。将:和。 及春:趁着春天。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山居秋暝》王维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注释:山居:山中的住所,指辋川别墅。暝:晚。空山:幽静的山。新雨后:刚下过雨。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浣:洗。浣女:水边洗衣服的女子。莲动:荷在摆动。下渔舟:打鱼船顺流而下。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凋谢枯萎。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诗人借指自己。留: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