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佛法的诗句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2.描述佛祖的诗词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3.描述山间古寺的诗句《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唐 作者:李白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望悬空寺 明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 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 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 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 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 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登悬空寺 明 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 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题悬空寺 明 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 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 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 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夜宿山寺作者: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赋得寒山寺送别》年代:明 作者: 高启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枫桥寺(宋·俞桂)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 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七律 寺庙颂 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 4.形容琴声优美的古诗有哪些1. 《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3. 《韦处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4.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唐代: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5. 《听杜山人弹胡笳》 唐代:戎昱 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 山人没来今已久。当时海内求知音,嘱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座中为我奏此曲, 满堂萧瑟如穷边。第一第二拍,泪尽蛾眉没蕃客。 6. 《琴歌》 唐代:赵抟 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清声不与众乐杂, 所以屈受尘埃欺。七弦脆断虫丝朽,辨别不曾逢好手。 琴声若似琵琶声,卖与时人应已久。玉徽冷落无光彩, 7. 《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8.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9.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10.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5.形容曲子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赠花卿》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听弹琴》刘长卿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武昌老人说笛歌》刘禹锡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江上琴兴》常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听颖师弹琴》韩愈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郑女弹筝歌》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湘水凌波惭鼓瑟,秦楼明月罢吹箫。《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王仁裕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闻琴》孙氏 6.形容寺院很多的诗词《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简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