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浓浓故乡情的诗句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西江夜行】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2.描写“浓浓故乡情"的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3.关于浓浓故乡情的古诗有几首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望驿台》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4、《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关于浓浓的故乡情的古诗后或歌曲,明天就要《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赞成一下 5.浓浓故乡情有哪些诗乡情,古往今来人同此心,例如: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5.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____李觏《乡思》1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12.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____宋之问《渡汉江》1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17.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1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举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 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 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 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人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 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