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的三重境界是什么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 从这三重境界前后相续的轨迹中可以看出,第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第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但尽管这第三重境界在气概上不免有衰飒式微之感,但从诗歌发展角度看,它毕竟峰回路转,通过向内心世界的深入,别开了一个新的诗歌天地。 在艺术上,它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近体诗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 2.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 1.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2.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3.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人生“三种境界”分析: 1.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懵懂、彷徨,但我们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2.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和理想,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探索学习,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3.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颓废无以名状之际,却发现原来成功已在不意间获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许多中老年人历经沧桑,终于世事洞明,了悟人生。 3.谁知道诗词的三个境界是什么诗词的三个境界:境界一:分析探究,理解诗词的意象。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读诗词时要通过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去了解诗人的所思所想。 境界二:联想想像,把握诗词的主题。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深化,更能深入对象,理解诗词时,要根据诗词的语言文字,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把诗词的意境用画面创造在脑海里。 境界三:联系生活,内化诗词的情理。要充分调动和深化自我的生活体验,联系实际生活,全身心地进入诗人所创设的形象情境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4.以唐诗各阶段的作品为例论述唐诗的三重境界以时代划分,可以分为初唐、中唐、盛唐、晚唐;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初唐四杰光照一时,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骆宾王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中唐沈诠期、宋之问崛起,沈宋并列,诗歌开始转型;盛唐则是那个时期的黄金岁月,李白、杜甫、孟浩然、岑参、王维,一连串光辉灿烂的名字,把谁放到后代的时期,他都将成为标志人物,而这些人物却全都汇聚于盛唐,以至于后人说“大凡好诗、唐时都已写完,以后若无通天本事,切莫写诗”,这虽是过誉之论,但也可以说明那个时代诗歌的昌盛;晚唐李商隐、杜牧、大历十才子都存在于那个年代,李商隐的“无题”、杜牧的咏史诗光照千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朝,那是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那也是诗歌的顶峰。 5.古诗中的3境界是什么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