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马的故事和诗词关于马的诗词如下: 1、将进酒 唐代:李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儿子喊出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2、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文: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4、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译文: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5、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2.关于马的故事和诗词关于马的诗词如下:1、将进酒唐代: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儿子喊出来把这些东西都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2、木兰诗 /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译文: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译文: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4、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译文: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5、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3.类似马踏飞燕这样形容速度快的,或者是形容拼搏进取的成语典故一、形容速度快的成语 【成语】 健步如飞 【释义】: 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成语】 脚不点地 【释义】: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七八个老妪丫环,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 一日千里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出处】:《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风驰电掣 【全拼】: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释义】: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出处】: 《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释义】: 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 迅雷不及掩耳 【全拼】: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 【释义】: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稍纵即逝 【全拼】: shāo zòng jí shì 【释义】: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二、形容拼搏进取的成语 衔胆栖冰 【全拼】: 【 xián dǎn qī bīng 】 【释义】: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释义】: 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引锥刺股 【全拼】: yǐn zhuī cì gǔ 【释义】: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十年磨剑 【释义】: 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出处】: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孙康映雪 【释义】: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艰苦卓绝 【全拼】: jiān kǔ zhuó jué 【释义】: 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出处】: 《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悬梁刺股 【全拼】: 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4.描写酒的诗句 古诗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关于酒的经典诗句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5.描写草原的文章内 蒙 访 古 翦伯赞 一段最古的长城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便在我们面前敞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驰。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粱、山药、甜菜等等。 如果不是有些地方为了畜牧的需要而留下了一些草原,简直要怀疑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河北平原。 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 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这条山脉像一道墙壁把集宁以西的内蒙分成两边。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 山的北边,是暴露在寒冷的北风之中的起伏不大的波状高原。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山的南边,则是在阴山屏障之下的一个狭长的平原。 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的地方,古代的匈奴人曾经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苑囿。 一直到蒙古人来到阴山的时候,这里的自然条件还没有什么改变。关于这一点,从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蒙古语言的地方可以得到说明。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包头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这两个蒙古语的地名,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直到十三世纪或者更晚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愈是古远的时代,人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自然的恩赐,他们要自然供给他们丰富的水草。阴山南麓的沃野,正是内蒙西部水草最肥美的地方。 正因如此,任何游牧民族只要进入内蒙西部,就必须占据这个沃野。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 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 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 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这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 在争夺战中,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道路。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现在有一段古长城遗址,继续绵亘于大青山、鸟拉山、狼山靠南边的山顶上,东西长达二百六十余里,按其部位来说,这段古长城正是赵长城遗址。 我们这次访问包头,曾经登临包头市西北的大青山,游览这里的一段长城。 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层次还很清楚。东西纵观,都看不到终极,在东边的城址上,隐然可以看到有一个古代废垒,告诉人们那里在当时是一个险要地方。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在大青山下现在让我们离开赵长城谈一谈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 根据考古报告,在阴山南北麓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至少有二十几处。这些古城大部分是西汉时期的,也有北魏时期或更晚的。 古城遗址最大多数分布在阴山南麓通向山北的峪口,也有分布在阴山北麓的,还有分布在黄河渡口和鄂尔多。 |